SPRING
立春·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随着朗朗上口的节气歌,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
立春,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即将到来,宣告着一年四季从此开始。
立春之后,冰雪融化,草芽萌动,花枝孕蕾,一切更生,春天以它特有的形质铺展开来。
立春三候
SPRINGISCOMING
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也就是立春三候中所表现出来的。
一候“东风解冻”
立春之日,东风轻拂、乍暖还寒,风吹来的温暖气息,使冰雪开始消融,大地开始解冻,春就在冰雪中静静地孕育着生机。
二候“蛰虫始振”
立春五日后,冬眠的动物敏锐地感受到温暖,残雪消融滋养大地,沉睡一整个冬季的虫类,慢慢苏醒,迎接崭新的开始。
三候“鱼陟负冰”
再过五日,河水开始解冻,水底的鱼群感知到温暖而游至水面,此时冰冻似融非融,鱼儿们争相着破冰而出,在岸上看着,鱼就像是背着冰块在游动。
立春习俗
SPRINGISCOMING
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立春祭
任何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均具有浓厚的祭祀的色彩,并具有一套或简单、或繁复的祭祀礼仪。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踏春、咬春等。
鞭春牛
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迎春
我国自古就对立春节气非常重视,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春秋时就有周天子率三公九卿到东郊祭祀迎春的仪式,直至今日,一些地方仍会在立春日祭祀土神、句芒神(春神),占风向,望云气,占岁成。
踏春
立春,草木初萌,万物复苏。出门踏青,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或登山远足,或漫步林荫,不计速度,只求消遣,其乐无穷。
咬春
立春时,北方一些地方要吃萝卜,谓之“咬春”,取的是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现在多是吃春饼和春卷。“春”可咬可吃,有趣有诗意。
报春送帖子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
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
立春诗词
SPRINGISCOMING
万物都将重新焕发生机,一切美好也将渐次绽放。在古代饱学诗书文人的笔下,那摇曳生姿、脍炙人口的立春诗篇,不仅让我们品味到了早春的景色之美,还领略了节气的文化之美。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立春》
宋·*庭坚
韭苗香煮饼,野老不知春。
看镜道如咫,倚楼梅照人。
《岁除日立春》
宋·赵蕃
旧岁此夕尽,新春今日回。
天公贪省事,嘉节并相催。
谩有诗堪写,初无尊可开。
去年湖上寺,尚可寄寻梅。
《汉宫春·立春日》
宋·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静待寒冬离去
与你共赴春日
本篇图文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