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5天就到冬至了,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古代这一天,像过年一样,给家人弄两件新衣服穿,哪怕家里再穷也会借钱弄上一桌好吃的和家人一起享用,还要去祭祀祖先。
关于冬至,唐代大文豪杜甫还写过一首诗词: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我们现在所说的“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由老一辈人传承下来的,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在由于气候变化很大,很多关于农耕的谚语也不是那么准确了,但还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老辈人总结的经验虽然只有几个字,却字字珠玑,是老辈人在与自然生存斗争的智慧结晶。
“二十四节气”在西汉武帝时期,被编入《太初历》中,作为指导北方中原地区农事的历法的补充,采用周公旦的“土圭测日影法”,在*河流域测定“二十四节气”,是有悠久历史源头的。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2个节气,是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或22或23日,今年冬至是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冬月)十八。老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从这一天开始白天一天比一天长,夜晚一天比一天短,天气也会越来越冷。老话说,“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今年冬至是农历十一月十八,是在中的,按老话的意思今年会是个“暖冬”。
不过,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预测年1-2月份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将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发生极端寒潮事件的可能性大;明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事件偏多,旱涝并存,明年春季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可能发生春旱。其实,这个和老话多少还是有点吻合的,老话说,“冬至暖,春节冷”。意思是冬至的时候比较暖和,到了春节的时候就会比较冷,和专家预测的1-2月份有寒潮还是吻合的。作为农民来说,还是希望冬至冷一点的,最好再下一点雪,有利于小麦和大蒜等越冬作物安全越冬。老话说,“该冷不冷,难成年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像我这种“干饭人”来说,冬至是不会忘记弄点好吃的!这一天每个地区风俗不一样,吃的美食也大有不同。但是,作为生长在东北的东北人,已经习惯了父辈带来的传统文化。我们这边冬至是要吃饺子的,对于吃饺子也是有历史的。
据老一辈人说,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个名医,他叫张仲景,医术精湛,心地善良,深受当地百姓的崇拜。据说,有一年冬至这一天,张仲景看到老百姓大冷天的吃不饱,也穿不暖。因为他是个大善人,就带上自己的徒弟和弟子们,在外面街道上支上锅,生上火,熬一锅“祛寒娇耳汤”,分给沿途的百姓吃,取取暖,治治冻疮。这里说的娇耳就是最早的饺子了,流传了下来,所以,北方人一到了冬至这一天就要吃饺子!
南方很多地方不吃饺子,会吃汤圆或者一些软软糯糯的东西,比如江西的麻糍,台湾的糯米糕,炸糍粑等等。老话说,“简州包子,石桥面,要吃麻花草池沿,玉成桥的羊肉汤赛团转。”看来冬至这一天的美食还真多,您那这一天吃什么呢?期待您的评论!
冬至是节气自然少不了对农耕的指导,这些老话多是通过冬至这一天天气、温度的变化来预测来年年景的。比如,老话说,“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冷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意思是说冬至如果在冬月的上旬,“三九”和“四九”就会赶到春节以前,也就是说小寒和大寒都在年前,那么今年冬天就会很冷;如果,冬至在冬月中,雨雪天气比较少,也没有什么冰霜,天气比较十分寒冷。但是,明年可能会发生春旱的情况,农民朋友要做好灌溉的准备;如果,冬至出现在冬月尾,说明今年冬天不会太冷了,冷天气要出现在明年二月份了,也就是过年那段时间,有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情况,农民要提前做好防冻措施。
当然,这些老话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也不是那么准确了,并且还分地区的,这些老话多数都是指导北方中原地区的,拿到东北来肯定就不实用。所以,我们还是多留意官方发布的预警信息,避免造成损失!
关于冬至的谚语还有很多,像“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等等。虽然,只有简短的几个字,但是总结的很到位,字字珠玑,让人佩服。
如果,今年是暖冬农民朋友就要防范明年的病虫害了。因为气温暖和再加上咱们秸秆还田相当于给病菌和虫卵盖了一层棉被,不容易被冻死。特别是小麦赤霉病的病菌会在秸秆上越冬,温度高冻不死,明年四月份就会来势汹汹。所以,我们要提前做好防范。
再有,冬季偏暖,土壤水分蒸发快,来年庄家起身时容易出现干苗、瘦弱的问题。加上土壤墒情不好,含水量不足也不利于庄稼的越冬!所以,提醒农民朋友,明年开春要及时对庄稼进行灌溉,并且,适量追肥,以确保来年庄稼的收成!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就点个赞吧!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