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不管每年天气如何异常,总是和二十四节气能够对应起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现在能背诵这首二十四节气歌的人已经很少了吧,大家现在主要过的都是一些像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洋节,对于我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却了解甚少,很多人只是停留在知道清明上坟,冬至吃饺子这样的浅薄认识上。
二十四节气是如何来的呢?
我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历法的主要作用就是直到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被认为是起源于古代*河流域,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农业就需要灌溉,而我国有*河长江两大灌溉流域,农业发达,但是你对照二十四节气会发现,二十四节气更适用于*河中下游流域的农事指导,和长江流域的农时是不匹配的,因此认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北方的历法。你到现在的山东、河南去看看,直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这份古老的历法来从事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最早记载于公元前年,也就是汉武帝时期。邓平等制定了《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同时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初历》是汉族人民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太初历》中说一回归年为一年,一朔望月为一月。这里面回归年也叫太阳年,也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大约.24天。朔望月也叫太阴月,为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大约是29天半的时间。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6个节气,其中四立、分至也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太阳分别经过回归线和赤道的时间点,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这四个时间也是国外四季的分界线。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属于中华民族独有的,分割了国内的四季。这8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根,而其他的节气则是二十四节气的枝叶。
小、大、处暑和大、小寒等带暑和寒的5个节气反映了温度的变化。雨水,谷雨,大、小雪这4个节气则是对降水的表达。白露、寒露、霜降3个节气则形象的形容了天气由暖转冷的过程,从露到霜。小满、芒种、惊蛰、清明表现的则是反映农作物的成长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