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0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腊八节。
而且这天又恰好是农历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难得是“腊八”和“大寒”喜相逢,在腊八这天大家都知道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其实并不是本土产物,而是佛教在中国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丰富而来的。
因为传说中佛祖还是太子的时候,他打算放弃王位去苦修参悟天地,结果道行不够,饥饿交加之时得到一位牧羊女子的乳糜供养。后来恢复了体力的太子在腊月初八这天顿悟,创建了佛教。
教徒们为了纪念和感恩,就在这一天以乳糜为食。佛教进入中国,在中国发展后,也因地制宜的将乳糜改为更适合国人的腊八粥。
图注:《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图南宋画家梁楷
在寒冬腊月,给远道而来的信众们准备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在当时的条件下可以说非常吸引人。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当时要办浴佛会,送七宝五味粥。
“是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宋朝文人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六也写到在宋朝的时候已经有了腊八粥这样的说法,一些大寺庙都会准备“五味粥”,称之为腊八粥。
“(腊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甚至苏东坡在杭州当官的时候也写了一首诗记载了灵隐寺当时施粥的盛况
图注:苏轼和佛印
苏轼用“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来形容当时大家一起去灵隐寺喝腊八粥的喧闹情况。
留题灵隐方丈苏轼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乔木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笔柳与蒲。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到了明代,也有同样的记载,《永乐大典》中说道:“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
图注:去年少林寺腊八粥施粥
到了现代,在腊八这一天去各大寺庙外吃一碗腊八粥也是每年的保留节目。
但是人总是要进步的,腊八粥从乳糜开始发展到了今天,也遇到了变化、遇上了创新。
比如一位习惯了外卖的同学就点了一份新时代的腊八粥,或者不应该叫腊八粥,而是腊八奶茶……
图注:新时代的腊八粥
另外,在腊八这一天,北方人还要准备制作腊八蒜,就是把蒜剥皮后泡在醋中,泡了大半个月后蒜都变成翠绿色,刚好春节期间吃。
腊八蒜也算是一道常见的民俗小吃,并不是一些人说这蒜坏了或者直接大喊这菜有*!
另外,腊八这天制作腊八蒜,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蒜”和“算”字同音,商人们辛苦一年,要在腊八这天清点一整年的账目,也就是算账,看看这一年的收入如何。
另外也算算还欠着谁的钱,或者谁还欠着钱……于是腊八这天不论是欠债的还是要债的,都要准备一下年关了。
北京城有句民谚说的就是这个事情:“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另外因为现在中国不但使用阳历,传统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也照样并行,并和阳历是对应的,于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于“腊八”巧遇“大寒”这样的双节同过。
说到“腊八”这天,除了像今天一样巧遇“大寒”,“腊八节”还会巧遇“小寒”或公历“元旦”。
以腊八巧遇大寒为例
上一次大寒和腊八相遇,是在年1月20日;而下一次大寒和腊八相遇的日子要到11年后的年1月20日了;
而腊八节遇上元旦、小寒也是一样。
年1月1日,元旦这天刚好赶上农历的腊八节。而下一次腊八和元旦同一天要等到年元旦才行;
年1月5日,腊八和小寒恰好在同一天。
……其实不论是大寒、小寒还是腊八,到了这个节气都是进入寒冬腊月了,也马上就是过年了,今年情况特殊,请大家在准备回家、准备年货的同时还要记得注意身体,做好防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