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三伏天养生有什么理论依据善生活养有道
TUhjnbcbe - 2022/9/23 10:29:00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 http://m.39.net/pf/a_4624860.html

三伏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用的一种概念。这个概念有什么现实意义吗?从中医来分析,三伏天与养生关系极为密切。懂得三伏天的道理,我们可以活的更健康,也更舒适。

一、何谓入伏?

古贤规定,入伏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什么这样设定?其道理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四时有春、夏、秋、冬,代表着五行的木、火、金、水。由秋到冬是金生水;从冬到春是水生木;由春至夏是木生火,这样相生而行,形成一个循环。

但是由夏到秋却不是相生的。夏属火,秋属金,从夏至秋,是火克金。金受火克,就不敢出来,先要潜伏一段时间。

庚日为金,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都是庚日,以对应火克金而金伏之理论。按历法规律,金所潜伏的这段时间,被称为——长夏。从五行来看,长夏属土。入伏,即代表着一个新的季节——长夏的开始。

年7月11日入伏,那么,从今日开始,天地之间的五行属性即由火变为土。

二、三伏天重在养阳

进入三伏天,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我的建议是,重在养阳。因为阳气为生命的根本。人的生命其实就是一团阳气,阳气旺则生命健康,阳气弱则会生病。扶阳,应该贯穿于生命的整个过程。

庚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火旺而金伏,意味着肺与大肠此时处于潜伏状态。此时当温煦肺经与大肠经的阳气,使阳气健旺,则阳能祛阴。由此说,进入三伏天,这是祛除体内长期郁滞的寒邪的最佳时机。但是若能在三伏天趁天气炎热时施治,最可借天地之力来扶阳抑阴,可取得事半功倍之功。

从临床来观察,借三伏天来调理阳虚、气虚,效果是一年中最好的。一旦错过,只能再等一年了。所以,凡是有阳虚、气虚体质或有阳虚、气虚病证者,都可在三伏天即时调理。重在养阳温阳宣阳,使阳气健旺且宣畅,则阴霾得除,身体自然恢复健康。

而且,趁三伏天祛除伏寒后,不但在此时身体更健康,而且进入冬天后,可以预防许多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比如,哮喘、支气管炎、关节炎、畏寒肢冷等等,这可称之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主要治疗一些冬天易发作的疾病。此类病证长期以来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且欲取远期疗效尤为不易。趁三伏天温通阳气,其远期疗效非常明显,且有预防复发的根治作用。建议此类病患抓紧马上进入三伏天的大好时机,选择温阳通阳的方法,一般是做穴位贴敷,即俗称的三伏贴,以借天地阳气升浮之力,让自己的身体早日康复。

一般来说,适合于三伏天调理的体质或疾病包括:阳虚体质者、气虚体质者、容易过敏体质者(我的观点是:凡是过敏,皆属阳虚)、小儿阳弱者、脾胃虚弱者、关节疼痛者、妇科杂病者、亚健康者、所有肿瘤患者……这些病人都适合于三伏天施治。或做三伏贴,或用灸,或服扶阳汤药,都能宣阳逐阴,改善体质,进而恢复健康。

进一步说,凡是疼痛,多由气血不通。而温通阳气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通则不痛。对于各种慢性疼痛,比如,颈椎病、腰腿痛、寒性痛经或腹痛、慢性关节炎等,都可以借三伏天用灸法,最能温通阳气。

三、三伏天的宜忌

综上所述,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很特殊的一段时间。此时火旺而金伏。那么,我们应该有哪些宜忌呢?

一则,宜伏闭不出

《汉官仪》曰:“伏日万*行,故尽日闭户,不涉他事。”古人认为伏日是恶日,不宜出门做事,所以应该闭门在家,把自己“伏藏”起来。古代的“入伏日”是要休假一天的!我们选择中医工作室秉承中医养生理念,也在入伏日(即年7月11日)休息一天,就是这个道理。

二则,忌嫁娶

《四时纂要》曰:“三伏日不可嫁娶,伤夫妇,不吉。”从中医来分析,天地金气在三伏日而蛰伏,那么,人也要蛰伏。不但身要静,心也要静,身心俱静,则火不能克金,从而跟上天地的节奏。而嫁娶属于劳身劳心的事情,会让人气妄动,显然不符合天地的规律,故当忌之。

进一步说,三伏日当忌所有的喧嚣与妄动。比如,大干快上,这是扰阳的行为;去健身房挥汗如雨或跑步太多,这也是扰阳;胸有无限豪情,欲做一番大事业,这是心神在动,建议换个日子更好。

总之,不但三伏日要身心俱静,就整个三伏天来说,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节奏也要缓下来,尽量宜伏不宜动,宜静不宜扰。

正如古人诗中所言:“长夏少人事,官闲帘户深。”这句诗极有意境,非常切合我们三伏天养生。

四、三伏天当午休

进入三伏天,天地之间火气最旺,金气因此而蛰伏。此时养生,当定而静,静而安,妄动耗阳。

生命依赖于阴平阳秘。阳扰而耗,亦会伤阴,最终导致阴阳失衡。尤其是三伏天,耗阳亦会耗阴。古人认为,伏就是阴气,三伏天时阴气迫于阳气而藏伏,故名“伏”。由此说,三伏天要重视伏藏,其中午休即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养生方式。

为什么要午休?就一天而言,午时阳气最旺,为阳中之阳。午时对应于人的心经,心经阳气过旺,就容易妄耗。如果能在午时伏枕小睡一会儿,最能养心,亦能培养阴气,使阴阳归于平衡。

就一年而言,夏季阳气最旺,为阳中之阳。夏季亦应于心。若心气不足或心血不旺时,在夏季就容易出现虚火上浮或容易疲惫的状态。怎么办?在三伏天每个中午都好好午休一下,即能调养心阴,使心的阴阳恢复平衡。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进入夏天容易发困。为什么?因为夏应于心,夏天阳旺,心气亦旺,旺则妄耗,导致心的阴易虚,阳易浮。尤其对那些神经衰弱、失眠,或睡眠不足、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夏天最为难过。若能好好午休,即有助于改善心的阴阳状态。

五、三伏天当避寒

有读者说,您是不是写错了。三伏天最热,我们最要避暑呀,为什么要避寒呢?!

却不知,三伏天养生,最重要的不是避暑,而是避寒。炎热时人人都想呆在空调房,吃着冰块,感觉最舒服。却不知毛孔打开时最忌寒凉,寒气外袭,很容易导致感冒、咳嗽、发烧及各种关节炎等病。

从临床来观察,三伏天出现的寒症患者非常多,多与生活中不注意避寒有关。由此说,越是三伏天,越要重视避寒。比如,大汗淋漓时切勿冲凉水澡,天太热时勿贪吃生冷瓜果,不建议喝冰镇啤酒……若不小心受寒,可以赶紧喝生姜红糖水以发汗散寒。

有人说,三伏天吃冰棒、雪糕,很凉爽,很舒服。却不知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反而阳气不足,此时再吃冰棒、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朋友,越吃体质越寒。

今时不少年轻人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或手脚冰凉,或睡觉也要穿着袜子,对于这样的人群来说,如果能坚持在三伏天不碰冰棒、雪糕或多种冷饮,即有助于在冬天症状自然缓解。当然,如果能在三伏天积极养阳温阳通阳,那么,就有办法彻底改善其阳虚阴盛体质。

六、三伏天吃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为什么夏天要吃姜呢?

夏天阳气升发,可借姜性以升浮机体的阳气;冬日阳气敛藏,需凭萝卜以收藏机体的阳气。这样才能顺应天地四时的阴阳变化,也才能更健康。进入三伏天,正是吃姜养阳的好时节。

建议吃腌醋姜。此时胖嘟嘟的子姜正好上市,趁三伏天吃腌醋姜,又好吃,又养生。

姜是一味美食,也是一味中药。南宋朱熹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帮不撤。”孔子一年四季不离姜,曰“不撤姜食,不多食”。

因为姜性大热,适当吃姜能养阳,若过度吃姜,就容易过热伤肺了。进一步说,任何美食都当适度享用,过则必然为灾。

七、三伏天如何用中医改善体质?

三伏天可治疗冬天发作的肺系疾病:一则,三伏天最热,对应于冬天的最寒,以热治寒,这是中医特色;二则,三伏天的初伏为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是第四个庚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属金,通于肺;三则,肺病当从庚日治疗,这是天人相应。时令节气与穴位、中药搭配,即能产生“治未病”效果。那么,进入盛夏的三伏天,适合于选择那些防病治病的医疗手段呢?

我的建议是,大体有三个方面可以做起来。一则,冬病夏治。冬天容易发作的病,可以在夏天治疗,是借天地之阳以祛阴霾。主要是做三伏贴,这是最方便,也是有良效的冬病夏治手段;

二则,刺络放血。夏天阳气外浮,人的血脉亦外浮,此时血易泄,气易行,正好刺络祛瘀;

三则艾灸。夏天阳浮于外,内阳反虚。此时艾灸,是扶正固本——善借天时,是谓良工。

另外,进入三伏天,要多晒晒太阳。建议晒背。背部有督脉,阳脉之海;有太阳经,如人身之藩篱,主卫外为固。晒背,其实是给督脉和太阳经提供阳气,让人的阳气更旺盛,从而让人更健康。三伏天是晒背的好时节。找个天气晴好的日子,完全裸露后背,晒十几分钟太阳,后背暖暖的,很舒服。晒背,是借天时以养阳。

三伏天我建议进入三伏天后多多选择针灸,我有如下体会:一则,疗效更高,因为天地之间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亦宣畅;二则,病人普遍反映针灸后更舒服,应该是针灸调动了人体阳气,让人能更好地跟上天地的节奏;三则,灸后反而不怕热了,因为灸能扶阳,中阳健旺,自然不会怕热,此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理;四则,睡的更安稳了。(董洪涛)#三伏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伏天养生有什么理论依据善生活养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