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冻冻冻取暖全靠抖原来古人是这样御寒
TUhjnbcbe - 2024/12/25 17:47:00
    

上海迎来

入冬以来气温最大的

“跳水”运动

它带着

大范围雨雪

6-7级偏北风

超过12℃的“断崖式”降温

陪你度过年最后几天

暖气、空调、羽绒服……

不少小伙伴的“御寒装备”都已就位

各种御寒措施一应俱全

你有没有想过

古人又是如何御寒的呢?

古代比现代冷吗?

古代有四个寒冷期,是远比现代冷的。

第一个寒冷期为西周寒冷期,因为气候寒冷,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向较温暖的南方进行了大迁移。

《竹书记年》记载,“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第二个寒冷期为魏晋南北朝寒冷期。持续了大概六百年左右,甚至海水都结了冰,可见当时的寒冷程度。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

第三个寒冷期是南宋寒冷期。其中公元年太湖都结了冰,湖中的柑橘树全部被冻死,人工大运河也结冰了,影响了水运交通。

《宋史·五行志》记载,“淳化四年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冻死”。

第四个寒冷期是明清寒冷期。公元年的冬天,淮河流域竟然断断续续下了半年的大雪;公元年湖北普圻地区天空再降大雪,平地雪厚竟然达到五、六尺。

清朝诗人王樾曾以诗歌记载当时钱塘江被冻时的状况:“大地气不温,重衾疑浸水。曾闻钱塘潮,冻结平如砥。又闻淮海滨,弥望坚冰履”。

古人御寒都有哪些“装备”?

装备之一:火炉

秦朝时出现了壁炉,同时还发明了“火墙”,这是中国最早的“暖气”,不过那个时候没有铁件的暖气,而是用陶制的筒瓦相扣,将之埋在墙中,利用墙体的升温,而使整个屋子增加温暖。

装备之二:火炕

住户家中一般都垒有火炕,内有孔道,在冬季将燃烧的热量引入炕内通道来加温,有的还配备火盆等取暖设施。至今这种取暖方式还在我国部分北方地区延用着。

装备之三:熏炉

汉朝以后火盆、足炉、熏炉、手炉等取暖设备进一步完善。白居易《别春炉》诗中写到:“暖阁春初入,温炉兴渐阑。”因此,熏炉又被称为“别春炉”。

装备之四:花椒保温涂层

汉代在宫中设有温室殿,以花椒为泥涂室做保温材料,再挂上锦绣壁毯,设火齐屏风,还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冬天置身其内,自然不会感觉寒冷。

古诗中看古人如何“取暖”?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暖阁?》

宋·陆游

裘软胜狐白,炉温等鸽青。

纸屏山字样,布被隶书铭。

养目帘稀卷,留香户每扃。

日晡浓睡起,盥濯诵黄庭。

《癸丑年暖阁初成》

宋·郑刚中

枯叶寒梢夜放声,围炉小阁喜初成。

护风帘密香烟润,弄日窗低书卷明。

况有酒浆初暖热,从他岁律自峥嵘。

块然危坐得佳处,万事人间一唾轻。

寒潮来了怎么做好自我防护?

这4招赶紧学起来

请大家及时添加衣物,保暖抗寒

为暴露在外的家用管道采取保温措施

来源:徐汇教育

编辑:赵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冻冻冻取暖全靠抖原来古人是这样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