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时光匆匆如流水,岁月流转又一年。
转眼间,已是大寒。
大寒,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代表着寒冷的结束,以及新生的开始。
谚语云:“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大寒上承小寒,下接立春,
是冬春交替的转折点。
寒冷到了极点,往后便都是暖春,
耐得住冬天里最后的一点冷寂,
开能接得住万物复苏后的华枝春满。
1
大寒养生
大寒之后,寒气将褪,暖意渐生。
古人对于养生的追求是天人合一,此时节里,大自然的阳气虽逐渐上升,但人体五脏六腑仍处于闭关状态。
在这“冬藏转春生”的重要时机,养生需顺势而行,既要滋阴,也要养阳。
民间也有谚语:“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
大寒之日,饮食是一件颇有讲究的事情。很多地方,人们会家家户户以鸡、鸭、猪肚等食材入中草药熬煮。
另外,各地各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习俗。
例如,吃“消寒糕”的习俗就在北京由来已久。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
而已南京则保留着传统的“一九一只鸡”的食俗。选择老母鸡,炖鸡汤,或着加些人参、枸杞等一块炖,寒冬里喝鸡汤也很滋补,保暖御寒。
无论何种饮食风俗,都寄寓了身体健康的朴素祈愿,希望平平安安度过寒冬,迎接新春。
在生活中,一方食事,也是人间头等大事。
烹、炒、煎、炸、蒸,人间烟火最抚慰凡人心;五谷、六畜、八珍,满满的能量可使我们捱过世事刁难。
人生很长,很难一路顺风,其间存在千回百转的歧路,有数不尽的寒冬酷暑。
没有强健体魄、充沛精力,很难解决繁杂的问题,也无心应付高强度任务,当我们领略生活的艰难后,便知健康的可贵。
所以,在谈理想、未来前,先颐养好身体。认真吃饭,好好喝茶,让疲惫有安放之处。
2
大寒养心
古人重养生,亦重藏情怡心,忌忧忌怒。
因此,他们或一人独处,或三三两两凑成一群,温杯烫盏,焚香煮茶,借天地自然来抒发心绪,以琴棋书画陶冶情操,偷得浮生半日闲。
林清玄在《人生最美是清欢》中说到:“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大寒时节固然天地萧瑟,满目凄冷,让人容易产生郁郁寡欢之情绪。
但保持和平心态,以平常心去看万事万物,做到见冬风不悲,见花落不哀,就能品出一丝冬天的诗意。
诗人陆游,炭不足温,被不足暖,窘迫潦倒,也能悠然自得,安贫乐道,写下了《立冬日作》:“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我们常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相由心生,境由心转,一念心净,寒冬皆暖冬。
茶,能颐养身心。茶之“疗效”贵在使人静心、解惑,转悲为喜,转忧为欢。
在喧嚣、烦恼的社会中,寻得一处安宁之地,泡上一壶清茶,静心养气,就可将烦恼与忧虑置于身外。
喝茶,既能化解心中之郁气,也可疗愈心中之伤痛,使心灵复苏,重建信心,从无望中看到希望。
人生中无处不风雪,茶汤中则有苦后回甘。因此我们失望之时,只需选择转换心态,静品佳茗,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喝懂生活这杯茶,而后不慌不忙地走出生命的每一道风景。
3
大寒养志
中国古代先民将大寒分为三个征候:
“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大寒时节,寒气最盛,天地之间一片清寒,草木凋零还未复生,生命也仍处于低潮期,动物冬眠而未苏醒。
《说文解字》中也说道:“冬,四时尽也。”
此时虽是四季终结,如同万物寂灭,但就如同陆机所说的:“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春夏秋冬的四季更迭中,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地底之下,蝉在暗无天日中蛰伏好几个四季,积蓄着力量,择时破土而出,惊鸣一个盛夏。
高山之上,漫山遍野的茶树,表面看似被冰霜欺压,但根茎仍在汲取着土壤内的琼浆,静静等待着明年的绿芽萌发。
所以冬季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一种绽放前的收敛,是一种迸发前的沉淀。
唐代刘贞德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
茶与儒通,通在中庸之道,通在格物致知,克明俊德,通在齐家治国平天下;
茶与道通,通在天人合一,通在道法自然,通在达生、贵生、尊生、养生、养志;
茶与佛通,通在和敬清寂,通在禅定入静,通在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茶让人静心定思,心境纯澈,这便是茶。
《易经》里说:“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
昙花惊艳一现,需等待一个夜深;俊鸟一飞冲天,需忍耐三年驻足不飞。
君子需要待时而动,即便身处低谷,也不可失锐意,默默蓄积力量,去酝酿新的开始。
愿你在大寒温暖和煦,仍觉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