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清明天气清朗,四野明净清明节是由何而来
TUhjnbcbe - 2024/10/5 17:53:0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诗了,上学的时候,这首诗都背的滚瓜烂熟。

“屈原死,遂端午;子推死,遂清明。”那么,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今天咱们就一起说道说道。

提到清明节,不得不先提一下寒食节,寒食节,顾名思义,那天只能食用冷食。那么,寒食节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在春秋时期,重耳(晋文公)为了躲避政治祸害,不得不远走他乡,在外流浪。流浪期间,重耳带着一行人逃亡到了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此时的重耳已经病入膏肓,但是随行的食物已经吃完了。介子推见状,就偷偷跑到别处,割掉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并用这块肉给重耳熬了一碗汤。这就是后来史书上的“割股奉君”。

重耳在喝了这碗汤之后,精神状态确实好了很多。事后,重耳在得知是介子推舍身割肉救了自己一命时很是感动。

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晋国,并做上了国君。坐上国君之后的晋文公并没有忘记当年誓死跟随自己的那些人,并对他们一一都进行了封赏。但是,却偏偏忘记了介子推,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封赏。

终于,在其他人的提醒下,晋文公这才想起来,感觉很对不起介子推。但此时的介子推不想陷入名利之争,便已经打好行囊回老家去了。

于是晋文公便亲自带人来到介子推的家中想要请介子推出山,哪料介子推已经带着老娘到绵山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去了。

那么大的一座山,进去找两个人犹如大海捞针。于是为了逼迫介子推下山,晋文公听信了奸臣的建议,放火烧山,火从三面烧去,只在未烧火的一面留了一条路。

谁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之后,晋文公带人上山查看,发现介子推和老娘已经死在了一棵烧焦的大柳树下。晋文公见状,对着尸体哭拜一阵之后就赶紧安排人将尸体安葬了。

挪动尸体的时候,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那个树洞里有东西,掏出来一看,是一片衣襟,上边用血赫然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安葬完尸体之后,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并要求全国上下每一年的这一天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寒食节由此而来。

第二年,晋文公在寒食节的那一天到坟前祭祀时,发现在大火中烧焦的大柳树又活了过来,此时的大柳树已经绿枝千条,婀娜多姿。

看到了活过来的大柳树,晋文公仿佛看到了活着的介子推,于是赐名这棵柳树为“清明节柳”,为了不与寒食节冲突,晋文公又赐寒食节的第二天为清明节,清明节由此而来。

清明节是个很特殊的节日,它既是我国重要的八大节之一(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又是24节气之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所以我国人民都很重视清明节,并会选择在清明节的这一天祭祀扫墓。那么,祭祀为什么要烧纸钱呢?

说到这就要追溯到很久以前,很久以前人死后埋葬都会陪葬很多货币,但是这些货币被去世的人用没用不知道,却便宜了盗墓贼,后来渐渐演变,就变成了烧纸钱。

烧纸钱也是后人为表达对去世之人的怀念之情的一种方式。活着的人在这个世界需要用钱,那么人们也相信死去的人在另一个世界同样需要钱。

其实不管是扫墓还是烧纸钱,这都是我国一代一代人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有些人认为这些都是封建迷信,认为人死都死了何必呢。

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那是一种精神寄托,是表达哀思的一种方式。在外的游子,虽常年在外,但只有回到家乡,站到自己亲人的墓碑前,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入土的命运,虽然人生短短几十载,大家都是过客。但是我们却时常提到叶落要归根,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快要死掉的时候选择回到故乡,我认为那是因为只有故乡才是能够安放自己灵魂的地方,只有回到故乡,才能回到亲人的身边。

人这一辈子,如果没有根,走到哪里都是漂泊。只有站到墓碑前,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去往何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天气清朗,四野明净清明节是由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