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公历1月20-21日为节气“大寒”,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
传统习俗中,在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做牙”,亦称“做牙祭”。
01企业年会演变自“牙祭”
“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牙祭分“头牙”和“尾牙”,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腊月十六。古时候,对雇工来说,雇主往往会在尾牙餐上决定雇工来年的去留。尾牙餐上必有一道用鸡做的菜,过去不好明说解雇,便用鸡头示意,鸡头朝谁表示解雇谁。因为有这种“潜规则”,为了让辛苦一年的雇工好好用完年终大餐,有的好心雇主会将鸡头朝自己或是直接去掉鸡头,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大寒时节的风俗还有不少,各地也不尽相同,但主题基本上是围绕“祭祀”展开的,除“尾牙年会”外,其中一些风俗至今尚存。
02大寒时节的其他习俗
制作腊肉
关于“腊”,早在《周易》与《周礼》等著作中就有“肉脯”和“腊味”的记载。“腊”的本意是“干肉”。农历十二月的天气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所以有“腊月”之称。
食糯米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
吃年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过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正处于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季的升发中,人们的饮食也应顺应这一变化。除饮食之外,也需要从生活习惯上多多注意养生方式。
03大寒时节养生方式
多吃苦味助心阳
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
冬季进补到这时需收尾,为了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安心养性,怡神敛气
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应安心养性,保持心情舒畅和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早睡晚起,劳逸结合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为了避免寒风的侵袭,理应做到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外出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添加保暖衣物。如果室内经常开暖气或空调,除了要经常开窗通风外,最好再通过使用空气加湿器等方法,提高空气中的湿度。
源自我国古时候的传统,都已经逐渐演化。有的逐渐消失,而有的却以相似的方式继续存在,就连年会,也是演化的产物。数九寒天,请多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