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预测(一)时事政治
1、年工作总结
(1)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
(2).城镇新增就业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
(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0万亿元
(5).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7).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
(8).减税降费2.36万亿元。
(9).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
(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11).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万人。
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
(2)钟扬: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
(3)王继才、王仕花: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
(4)马旭:分毫积攒千万捐赠的老人
(5)杜富国: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英雄
(6)吕保民: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
(7)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
(8)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9)张渠伟: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
(10)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
3、①监察委员会是实现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政治机关,不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②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对党中央、地方党委全面负责,监察委员会由人大产生,就必然要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4、重要周年
年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5周年
年是东方红一号发射50周年
年是非洲独立年60周年
年是万隆会议65周年
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
年是雅尔塔会议75周年
年是二战胜利75周年
年联合国成立75周年
考点预测(二)成语典故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度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
弃笔从戎(班超)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考点预测(三)降水知识
降水的类型:
(1)对流雨(2)地形雨(3)锋面雨(4)台风雨
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是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但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口诀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自然界的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包括:①海陆间循环,②内陆循环,③海上内循环。
陆地水的分类:
地球上的陆地水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江河水、湖沼水和以固态形式存在于陆地上的冰川等。
河流的补给:降水中的雨水,冰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
考点预测(四)先秦文学
著名的诸子百家散文
(1)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3)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4)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5)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6)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7)《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