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伟)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为弘扬传统文化,让队员们感受冬至的魅力,12月20日,惠济区实验小学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我们的节日——冬至”主题系列活动。
01国旗下讲话
主持人:五五中队李得可付钰涵
升旗手:五四中队李广浩
护旗手:六二中队汪佳琪六九中队徐海澜
国旗班队员们精神抖擞、气宇轩昂。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冬至是团圆庆贺的重要节日,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也迎来了澳门回归22周年。六五中队少先队员韩烨廷以《爱国爱校努力拼搏》为题,号召大家更加努力拼搏,在不久地将来能为祖国大家庭书写新的篇章!
学校副校长杨霄进行了国旗下《回归传统节感受冬至日》主题讲话,介绍了冬至的来历、冬至“数九寒天”的特点、九九消寒图的用途,最后领着全体师生一起重读了《冬九九歌》和《二十四节气歌》,希望大家深入地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在实践活动中体悟传统节日冬至的文化特点。
02主题队会
说一说:冬至都有哪些习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这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有什么特点和节日习俗呢?一年级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分享自己知道的“冬至的由来”和“冬至习俗”。
讲一讲:为什么冬至吃饺子?
在我们北方,冬至这天要吃饺子,那我们为什么要吃饺子呢?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是因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吗?听二年级的队员们一起来讲一讲吧!
冬至小故事分享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经在长沙当官,他告老还乡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吃过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捏冻耳朵”的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耳朵。至今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聊一聊:二十四节气都是谁?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三年级的队员们通过诵读《二十四节气歌》,分享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背一背:《冬九九歌》
冬九九歌①
一九二九不出手②,三九四九凌上走③,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④,
七九河开⑤,
八九雁来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简注
①冬九九歌:我国民间从冬至算起,每九天为一个阶段,称作冬九九,并有数九歌。
②一九二九不出手:数九天开始,天气开始寒冷,(见面打招呼时)手不愿意伸出来。
③三九四九凌上走:即河水都结了冰。
④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河冰渐渐消融,已经禁不住行人往来,只能隔着河,看对岸柳树萌发新芽。
⑤七九河开:河冰完全融化。
⑥八九雁来:大雁北飞。
四年级的队员们一起背诵《冬九九歌》,你学会了吗?
画一画:九九消寒图
古人在冬至来临前,绘制《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是因为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而得名,这是一种传统的特色日历,也是人们为了打发时间,熬过漫长冬季的一种有趣发明,常见的九九消寒图有三种样式:第一种九字画,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每个字九个笔画,每过一天边涂满一个笔画。第二种,画梅花,九朵梅花,每朵梅花九个花瓣,每过一天图一个花瓣。第三种,画铜钱,共81枚铜钱,根据每天的天气情况填涂,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
五年级的队员们发扬古人们的优良传统,用手中的画笔绘制《九九消寒图》。
探一探:为什么冬至这一天
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天会变长,黑夜会变短。俗话说,“过了冬至,一天长一线。”这些小知识,你知道多少呢?来和六年级的队员们一起探究吧!
03家长课程
一起包饺子吃饺子
下午3:40,家长们拿着包饺子工具来到校园,我们一起走进教室,来感受一下节日的氛围吧!
孩子们个个大显身手,擀皮儿、包馅儿、捏边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饺子。
鲜美饺子出锅了,自己亲手包的饺子,与家长和同学一起分享,吃起来真是更加美味了!
冬至节气
此次活动的开展,丰富又有趣,既动手又动脑,惠济区实验小学的队员们对冬至这个节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传承中华文明的种子在队员们心中生根发芽,也将心中暖暖的温情传递下去。
素材:各班班主任
撰稿/排版:崔显元
审核:李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