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要是问起重庆本土电影有哪些
TUhjnbcbe - 2020/7/21 10:31:00
白癜风治疗过程

重庆本土电影《爸爸的晚餐》背后的故事父亲、川菜和最后的旅程


重庆是个电影重镇。知名导演张一白,一线演员刘晓庆、*、陶红、蒋勤勤、陈坤等都出生并生长于重庆。而在重庆取景的好片,更是不甚枚举:《烈火中永生》、《日照重庆》、《周渔的火车》、《十面埋伏》、《疯狂的石头》、《好奇害死猫》、《满城尽带*金甲》、《三峡好人》、《一九四二》、《变形金刚4》……可是,要是问起“重庆本土电影”有哪些,我们就很难回答得上来了。作为全国电影总票房值位列前十的重庆市,本土电影产业几乎是空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爸爸的晚餐》成功地登上重庆院线,才会引发如此多的关注和热议。


中国论文


《爸爸的晚餐》讲述的是什么?它的创作背后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它的上映为重庆本土电影带来怎样的意义?就此本刊记者进行了独家探访。


“业余”之作


摘下了中国编剧界的“奥斯卡”


2010年,在没有影厂制片厂,甚至可以说还没有电影行业体系的重庆,重庆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的青年教师郑正用业余时间写出了一个电影剧本,名叫《爸爸的晚餐》。剧本讲述了一位由大厨退休的空巢老人知道死之将至,于是独自驾车上路去看望四散的儿女,用川菜来唤起他们之间已经冷淡了的亲情,算作一个临终告别。这个看似没有什么娱乐性的剧本随即便被作者束之高阁了,然而连郑正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本“业余”之作,竟在两年之后给他带来了中国电影编剧界的最高殊荣――“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


一年一度的夏衍电影文学奖是中宣部批准设立的国家一级奖,也是中国电影文学的最高奖。每年3月起全国共有1700多部电影剧本送选,评委们从中选出35部剧本成为“创意电影剧本”。最终又从这35 部剧本中评出 5 个“优秀电影剧本”。“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也被誉为中国电影编剧界的“奥斯卡”。


2012年,郑正是在朋友的强烈建议下才将剧本送去参加“夏衍杯”的。“因为看过该剧本的几个朋友都很感动。”意外的是,这个剧本竟大获好评,摘下了“夏衍杯”的大奖。


“夏衍杯”评委评价,《爸爸的晚餐》除了剧本创作技巧上的优势之外,获奖最大的原因在于其“真挚的情感”。诚然,作为美食爱好者的郑正对川菜和亲情之间的联系非常有感触:“我确实是很用心在写这个本子,因为它是我自己内心的一个反映,里面也有很多我父亲的影子。”


全市公映


一部诸多看点的电影


五年磨一剑,2015年4月15日,郑正终于携自编自导的电影《爸爸的晚餐》在大坪英利同美影城举行了首映礼。一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荧幕上酸甜苦辣的川菜,带动的是在场百余位观者的喜怒哀乐。


《爸爸的晚餐》在结构上是一部公路电影。父亲驾着老吉普一路奔波地去看望子女,除了公路片应有的元素――接踵而至的一连串突发事件外,一路上的景致也是丰富多彩:清新的村庄小桥、蜿蜒的盘山公路、壮美的城市全景、陈旧斑驳的老街巷、宁静的湖边别墅、露天的温泉酒店……本刊记者了解到,整部电影都是在重庆市内取景拍摄而成。“重庆丰富的城市地貌和自然地域特性,也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郑正告诉本刊记者。


而这部电影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片中父亲烹饪的镜头。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郑正对这些镜头可以说是做足了功夫。近年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吊起了全中国人的胃口,乘着这“眼球盛宴”之风,《爸爸的晚餐》中的那些“厨房戏”又让大家过足了美食瘾。为了拍好这些“厨房戏”,剧组还专门邀请了一位美食顾问包先生为剧组担任菜品的设计和把关。“包先生是重庆名厨,设计好极了!”但在片中展示的,都是回锅肉、水煮牛肉、番茄炒蛋、红烧肉、烧白、宫保鸡丁这种家常川菜,没有出现一道高档菜,原因是郑正希望电影能真正地接地气,要让川渝的观众看后能引起共鸣。尽管全是家常菜,却让剧组花了不少力气。“比如电影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就是朱老爷子做干烧鲫鱼和回锅肉,大家都很清楚这两道菜是怎么做的,但回锅肉一定要做出真正的‘灯盏窝’,这很难”,所以剧组光是拍做菜的戏就超过了80个钟头。而这80个钟头的努力所产生的效果,早已被郑正言中了:“保证观众看了都会口水直流。”


虽说《爸爸的晚餐》是一部公路片、一部美食片,而该片的真正内核是亲情冷暖。扮演父亲角色的赵毅维,曾在王小帅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和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孔雀》中分别饰演过父亲的角色,而由他主演的这部《爸爸的晚餐》,同样带着《十七岁单车》和《孔雀》相类似的气质――人性情怀。郑正告诉本刊记者,创作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于观看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作品《独生子》之后的感叹,这部上世纪30年代的黑白电影所展现的母子情,撼动了郑正的创作观。而在片中镜头语言的应用也是相当文艺,长镜头带来的审视感与真实感,手执镜头与光影应用产生的情绪场都非常精彩。


笑过也哭过


重庆本土电影正在萌芽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可以无关影评人的赞扬与非议,也可以无关票房高低、炒作力度,但惟一不可缺少的,一定是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大坪英利广场同美影院《爸爸的晚餐》首映礼上,观众席上无一虚位,人人都被片中的情节吸引。片中幽默桥段引得全场大笑,“厨房戏”又叫大家垂涎三尺,当看到父亲被儿子误会,以及最后父亲去世的情节时,许多观众都忍不住默默流泪。


主演赵毅维对这部电影也很难忘:“我一看到这个剧本就很喜欢,剧本在业内的评价也非常好,这是一个贴近寻常老百姓生活的故事。一位父亲老了得病后想对自己的孩子做些弥补,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父亲是不会向孩子道歉的,他就想给每个孩子做一顿饭,这就是一种中国式道歉。我觉得现在的电影很多都在追求商业市场,忽略了很多自己的东西,这部戏在这方面弥补了很多。”


散场以后,甚至不少观众将《爸爸的晚餐》与之前刚上映不久刘德华主演的寻亲类题材电影《失孤》相比较。“虽说这部片子在故事上稍微有些缺乏起伏”,电影迷刘先生说,“但是比起《失孤》来说,这部片子更有带入感,更走心。这改变了我的‘重庆无电影’的看法,《爸爸的晚餐》让我们看到了重庆本土的电影正在萌芽。”

1
查看完整版本: 要是问起重庆本土电影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