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6/6 17:52:00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当听到这首诗句开始频繁出现,不用多说,农历新年的脚步已经不远了。盼望了一年,属于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已经近在眼前。旧时成都有一句谚语,叫做“红萝卜抿抿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其实,对于老成都人来说,进入农历十二月,也就是腊月,“过年”的时钟就已经敲响了。在春节前前后后一个多月的时间,老百姓们都在充满浓郁年味跟热闹欢乐的气氛中度过。从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到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再到腊月二十四要“打扬尘”……“当年的成都人前前后后,要用一个多月时间把大年过完,春节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民俗专家刘孝昌的描述中,那喜悦热闹的年味,似乎穿越了时空回荡在眼前。民俗专家刘孝昌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小寒1月5日(农历腊月初三)小寒,二十四节气中的倒数第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表明小寒是冷气积久而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到了。据刘孝昌描述,就成都而言,大部分时候小寒时节的气温,其实要低于大寒时节。“故有‘小寒胜大寒’之说。但成都的小寒时节冷不冷,并不靠节气,重要的是看冷空气的声势大不大。”在这一时节,行走在成都的街头巷尾,忽而闻到一抹暗香,不要怀疑,这正是在寒冬中傲然开放、芳香馥郁的腊梅。“小寒时节,成都可谓是香城。”每当此时,花农从东郊高店子,西郊花照壁、百花潭,北郊的凤凰山等地,提着花篮、推着花车,沿街叫卖着腊梅花……“千百年来,成都人都喜爱梅花。”刘孝昌说到,南宋时期,诗人陆游寓居成都,曾写下一首《梅花绝句》,诗中写到“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可见当时,成都人对梅花的喜爱。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腊八节1月10日(农历腊月初八)腊八粥(图源网络)说到腊八节,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那一晚温热美味的腊八粥。而在刘孝昌的描述中,旧时成都人的“过年”,正是从腊八节,也就是农历腊月初八开始的。“旧时在腊八节这天,成都的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祭祀祖先,合家团聚。一家老小每人吃碗腊八粥,并馈赠亲朋好友,以这种形式举家欢庆。”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而早在宋代,就出现了关于腊八粥的文字记载。南宋吴自牧《梦梁录》有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所以说,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千年了。刘孝昌讲到,腊八粥用料讲究,煮腊八粥的食材多选用大米、糯米、薏米、小米等谷物类,以及红豆、黄豆、饭豆、绿豆、芸豆等豆类,或用红枣、花生、苡仁、莲子、板栗、核桃仁、桂圆、白果、杏仁等干果煮熬成一锅粥。“这锅粥用的食材非常丰富,其实远不止八种,具体怎么煮,主要看这家人的家景情况,根据收入的多少而定。”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大寒1月20日(农历腊月十八)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团”。可见在大寒时节,是天气已经寒冷到了极点。因为大寒节气,一般来说正处于“三九”的时期之内。在古代,没有精准的天气预报,人们口口相传,发明出一种民间的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叫做“数九”。根据民间算法,数九是从二十四节气“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来说,“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才有“三九四九,冻死猪狗”的说法。当数到九个“九天”,也就是数完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之时。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便是立春,人们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因为年节恰在立春前后,所以大寒一到,年味渐浓。于是,大寒节气的习俗,也大多跟农历新年相关。人们“扫尘”、“糊窗”,除旧布新,打扫好卫生等待新年的到来。同时,还要“赶集”,购买腊祭用品,置办年货。除夜春雷隐地起,小年岁雪纷未已。小年1月25\26日(农历腊月廿三\廿四)小年一到,人们就开始忙着扫尘、祭灶了。一直以来,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一般在历腊月廿三或者廿四。“腊月二十三祭灶,成都人喊的过小年,这一天晚上要把灶神老爷送上天。成都人家家户户都要祭灶,也就是祭祀灶神。”刘孝昌如是说到。清姚文瀚《岁朝欢庆图》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宋代范成大所作的《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民间传说,过去每家每户的灶神,是玉皇派到人间来,保护和临察这家人所行善恶的神仙。看这一家人在这一年里做多少善事又做多少恶事,灶神爷都就要一一记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灶神就要上天去,给玉皇禀奏一年来这家人的所作所为,以降祸福。”刘孝昌说到,因此在这天特别要谨言慎行,尤其要告诫自家的娃娃不要口出秽言,以免招不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除夕1月31日(农历腊月廿九)除夕一到,意味着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但在今年的除夕,并不是在大年三十。早在十余日前,话题#年春节没有年三十#就登上了热搜。据天文专家介绍,这主要与“朔望月”有关,月亮圆缺变化一周称为一个朔望月,一个周期平均为29.5天。恰逢年腊月是小月,便没有了年三十。但专家表示,只要正月初一还在,前一晚都是除夕。清冷枚《闹春图》除夕之夜,对于中国家庭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团年饭了。对于老成都人来说,自然也不例外。“其实,团年从腊月开始,成都的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就连没有钱的人也要想方设法割几斤新鲜肉,做点腊肉在灶头上挂起。有个别人家很能干,自己做糕点、蒸年糕,还有做糖果。”刘孝昌描述到。“一餐年饭送残年,辣味鲜肴杂几筵。欢喜连天堂屋内,一家大小和团圆。”过去,成都有一首竹枝词这样写到,其是成都人团年的真实写照。当然,在团年饭之外,除夕之夜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习俗:祭祖、贴春联、贴窗花、挂年画、守岁、发压岁钱……当家人们围坐一桌,看着小孩子欢天喜地地接过红包,桌上的年夜饭香气扑鼻,满目都是春联和窗花的红色。对于国人来说,一年的辛勤劳动,应该就是为了这一刻的团圆和温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