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城市中,建都朝代最多的是()。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西安
2.下列对古代年龄别称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豆蔻”指女子十七八岁
B.“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C.“花甲”指六十岁
D.“古稀”指七十岁
3.下列节气不在夏季的是()。
A.惊蛰
B.芒种
C.夏至
D.小满
4.下列音乐家中,创作了钢琴曲《致爱丽丝》的是()。
A.肖邦
B.贝多芬
C.舒伯特
D.李斯特
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老舍创作的是()。
A.《茶馆》
B.《龙须沟》
C.《骆驼祥子》
D.《林家铺子》
6.学校教育制度最早产生于()。
A.中国
B.印度
C.美洲
D.欧洲
7.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演示法
8.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自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涛的人格发展处于()。
A.主动对内疚阶段
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C.自我整合对绝望阶段
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
9.小刚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十个碗,小强偷吃冰箱里的零食,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碗,小红认为,小强做的比小刚更好,因为他只打破了一个碗,这说明小红目前处于道德发展阶段中的()。
A.自律阶段
B.他律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后习俗水平阶段
10.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答案:DAABCDCBBD
1.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罗马、开罗、雅典)之一,有三千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城市,目前被官方和史学界公认的说法是13个王朝(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此外还有14朝和17朝等不同说法,与洛阳、北京、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
A项:北京一般被认为是六朝古都:后燕、辽、金、元、明、清。
B项:南京是六朝古都: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也有十朝古都之说。
C项:洛阳是十朝古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
故正确答案为D。
2.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修养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代指人的幼童阶段。童龀: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豆蔻:特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及笄:年满十五岁的女子;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综上所述B、C、D三个选项是正确的。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3.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人文修养中的节气与季节的关联。一年有24个节气,每个季节有6个节气,人们按照季节划分编了一首《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分别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它们都在春季;夏满芒夏暑相连”分别指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它们都在夏季;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指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它们都在秋季;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都在冬季。综上所述,题目选项中不在夏季的节气是惊蛰,它在春季。
B、C、D三项:芒种、夏至和小满都在夏季,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4.正确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修养中的艺术鉴赏素养。《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年创作的一首独立钢琴小品。此曲以单纯的回旋曲式作成,结构是A-B-A-C-A。不论是具有淡淡哀愁感的优雅回旋曲主题,流露甜蜜憧憬的第一副题,或是看破尘世般音响沉郁的和声式第二副题,都相当悦耳动听。全曲似乎都隐藏着贝多芬的悲痛恋情及对爱情的憧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乐圣”。综上表明B项正确。
A项: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其主要作品有《幻想即兴曲》《辉煌的大圆舞曲》《离别》《升C小调圆舞曲》《夜曲》《第一叙事曲》《葬礼进行曲》《玛祖卡舞曲》等。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弗朗茨·李斯特,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在钢琴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其代表作品有交响曲《浮士德》《但丁》,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与题意不符,排除。
5.正确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修养部分的中国文学素养,这也是国考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中常出的题目。老舍,原名舒庆春(—年),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牙儿》《阳光》等,短篇小说《赶集》等,剧本《龙须沟》《桃李春风》《残雾》《茶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综上所述,A、B、C三项都是老舍的作品,排除。
D项:《林家铺子》是茅盾的作品。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6.正确答案是:D
本题考查现代学制的发展。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欧洲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现代学校迅猛发展,它一方面由古代的中世纪大学、古典文科中学发展转化而来,一方面又建立了从小学到中学(包括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职业学校)的新学校。学校的类型不断增加,体系不断完善,到19世纪末,现代学制逐步形成。欧洲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D项正确。
A项:中国最早颁布的近代学制是年的壬寅学制。
B项:此项为干扰项,应排除。
C项: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制,但美国历史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此,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发展,群众性的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开创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
7.正确答案是:C
本题考查的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常用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叫作问答法,主要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这一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问答过程主要体现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故C项正确。
A项: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演示法是教师的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正确答案是:B
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其中,青年期主要指的是12-18岁的人群,面对的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对于青年期的人格发展任务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这一阶段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感,时而感到彷徨迷失。题干中,进入中学的韩*经常思考“我是谁”,并且对于未来从事何种职业,未来的社会地位等问题感到迷茫,说明他现在正处于青年期,面对的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B项正确。
A项:主动感对内疚感是学前期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大约处于3-6、7岁。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是成年晚期的冲突,这一阶段人群处于60岁以后。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是儿童早期冲突,这一阶段儿童大约处于1.5-3岁。与题干不符,排除。
9.正确答案是:B
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提出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经历了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处在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进行道德判断的主要依据为事情的结果,题干中小红认为结果不严重的小强更好,证明小红处在他律道德阶段。B项正确。
A项: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这一时期进行道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行为的动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而非道德发展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其中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正确答案是:D
本题考查对教育与科学技术知识的关系的认识。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这是因为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的组织性、计划性较强,再生产效率较高。学校教育可以使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得以继承和发扬,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外,学校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高等教育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通过科学研究产生许多新的科学知识,把这些新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有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学校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多种途径中最重要的途径。故D项正确。
A项:社会生活指整个社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也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方面,其并非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最重要的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指的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并非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最重要的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生产劳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其并非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最重要的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