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江河奔腾看中国大河之魂
TUhjnbcbe - 2023/9/21 21:34:00
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从青藏高原到渤海湾,大河汤汤,蜿蜒公里,历经多米海拔落差,孕育年中华文明。

从水患频繁到岁岁安澜,日月轮转,*河文化在传承中创新,治*事业在探索中优化,流域发展在转型中提质。

大河奔涌,积聚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奏响新时代的澎湃乐章。

↓点击收听第二集:大河之“*”

最早的中国在哪里?要探寻这个问题,就要来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境内的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河,勾勒出了“华夏第一王都”的辉煌气象。

建造这座夏代都邑的先民,也许未曾料想到,华夏国家在此完成由多元向一体的转型,“最早的中国”由此启程。

这是年7月7日拍摄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中原地区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在二里头之前,有辉煌灿烂的史前文化,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气候也比较适宜,二里头所在的洛阳盆地安全能够保证。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交流融合之中,以二里头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率先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王朝国家,诞生了“最早的中国”。

这是年10月19日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拍摄的展品“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二里头遗址所在的河洛地区向来被视为中华文明腹心地带。而在这一地区,近年新发现的双槐树遗址则把人们的目光带向更遥远的过去。它位于*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河处,被认为是距今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它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如果说*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的话,那么以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河洛古国’,是‘根和*’的重要的承载。”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说。

这是年8月27日在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拍摄的双槐树遗址(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华夏五千载,*河万古流。

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中原地区作为全国*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多年,其中分布于*河沿线的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古都,集中承载和见证了璀璨辉煌的*河文化。

这是年4月26日在河南*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拍摄的*河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在洛阳城南,香山和龙门山两座青山对峙,*河支流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这位著名的诗人死后就葬在了龙门,与规模恢宏的龙门石窟,隔伊水相望。

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和*河支流伊水(年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吴炜玲摄

*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苍凉;也有“九曲*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一往无前;还有“*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坦荡气概;更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襟怀抱负……

年11月27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河在落日余晖映照下壮美如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华夏儿女在受惠于*河的滋养时,也注定要面对母亲河的另一面。在早期的*河治理中,唱响*河号子意味着吹响了抗洪抢险冲锋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河号子(*河号子)代表性传承人李富中说,生活在*河两岸的先民在与洪水的抗争过程中,经常伴随着修堤筑坝、抢险堵口等劳动。为了共同的协作,渐渐地形成了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的特殊声音——*河号子。*河号子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

这是年9月21日拍摄的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在开封顺天门城摞城遗址中,时间是立体的。通过层层叠压的地层剖面,一眼就能分辨出年代的远近。考古人员说,在地下0米至14米处,自下而上叠压着战国、五代、宋金、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6座城池。这样的奇特景观,其实是一次次灾难的见证。辉煌的文明无数次被*河泥沙冲毁掩埋,灾难过后,人们就地站起,城市一次次涅槃重生。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与自然界抗争,敢于胜利的一个民族。”*河水利委员会*河工会原常务副主席陈维达说。

游客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观看展出的卜甲(年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大河奔流,长歌未央。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形成于*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至今已沿用多年。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作为最古老的自源文字之一,仍在书写着中国人特有的人格风范。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河流域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约12.4万处,世界文化遗产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它们,将史书中密密麻麻的铅字,化为可感知的存在,诉说*河背后关于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演员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礼佛台演绎《文昭皇后礼佛图》(年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近年来,古老*河灿烂文明夺目而出,国潮随之风起。在社交平台微博上,“汉服”话题有53亿阅读量;短视频平台抖音的“汉服”话题,播放量超过亿次。广袖飘飘,衣袂摇摇,穿汉服,逛古迹,成为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具体表达。

“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活起来,把我们的优秀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些灿烂的文化弘扬传承下去,这是我们也在认真思考的问题。”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

汉服爱好者在河南省修武县云台古镇表演(年8月15日摄)。新华社发(修武县委宣传部供图)

文化力量,是最深沉、最持久、最强大的力量。

源远流长的*河文化正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以无数涓滴汇成千顷澄碧,奏响新时代的大合唱。

04:43

出品人:孙志平、王丁

监制:樊华、林嵬

统筹:吴炜玲

编导:董琳娜、张欢

记者:董琳娜、张欢、张彩霞、任卓如

摄制:张健

海报支持:夏勇

配音:吴炜玲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河南分社

联合出品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河奔腾看中国大河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