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准备拥抱春天吧
TUhjnbcbe - 2023/9/20 21:32:00

“一年之计在于春。”再过一个小时,今年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就要到了。

走过小寒和大寒,我们迎来了立春,立春这一天,五九过了,进入六九。

五九六九,看河杨柳,河边的柳树冒出柳芽来,腊梅未凋,而红梅绽放。它们标志着春季正式开始。

古籍《群芳谱》里说:“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一切都是崭新的,积极向上的,春风浩荡,春光明媚,春色满园,春暖花开。一切有关春天的诗情画意在立春的统领下,向我们走过来。而我们的心也随之萌动。

立春是一个大的转折,大家心中储存了一个冬季的希望也随着大地上冉冉升起的暖意,在春风吹拂下,在暖暖的阳光照耀下,一点点地都复苏回来了。

回头看看,最寒冷的严冬、最漫长的黑夜基本上都过去了。迎接我们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是希望。

我们身上厚厚的棉衣,羽绒服都快穿不住了,捂了一个冬天的有些僵硬的身体想活动活动。

春日衣衫薄。春日里,我们的心也飞扬。

“柳色早*浅,水文新绿微。”此时节,大地开始解冻,蛰虫逐渐苏醒,鱼儿浮在未融的碎冰下游动,“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标志着万物复苏的春季到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古人对“立春”非常重视,一直把它当成节日来过。

据说“立春”一词,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出现。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每逢“立春”,周天子亲率公卿、诸侯、士大夫,在东郊举行迎春大典,然后赏赐群臣并施惠于民。

东汉以后,朝野出现“迎春”礼俗,如妇女“剪彩为燕”做头饰,贴“宜春”于门。

唐宋时,“立春”之日,宰相以下群臣要入朝致贺。明清宫廷,无论“迎春”还是“鞭春”,礼仪均极为隆重。

为什么我们中国对于立春如此重视,因为我们中国是农业文明古国,从我们民族的发源地,*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肥沃的土地养育我们的民族,*河长江哺育我们的文明。

无论史前文明,还是后来有了朝代,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再到秦汉。在整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古代中国,对于二十四节气都是特别重视的,而立春日更是一个重要的时令节点。

出于对立春的重视,人们在立春日前后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希望通过祭祀活动驱散邪祟,迎福纳祥。

而这种仪式都是至上而下的全民普及参与的活动,为此,还产生了各种禁忌。如,已婚妇女在立春这一天不能回娘家;立春这一天不能看病,不能买药;立春这一天不能发生口角;立春这一天不能睡懒觉,一定要早起。还有不能剪头发,不能搬家。

这些忌讳让现代人觉得太不可思议,比如,因为女子是春,回了娘家就把春带回娘家,那么婆家就没有春天了。

可是,婆婆不是女人吗?至于不能看病,不能买药,如果是急病,难道等死?

当然,也有这样的原因,既然立春这天如此重要,那么,医生也要忙自己的事儿,比如和家人举行与立春有关的事,肯定不想给别人看病啊!

至于不要睡懒觉,要早起,这倒是应该遵守的。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啊!春天如此美好,怎么能贪睡呢?

不能与别人发生口角,要与人为善。这倒好,又多了一个不吵架的日子,想到立春这个美好的日子,算了吧!等到第二天,气也消了,觉得为一点小事吵架,不值得啊!

虽然这些禁忌在现代看来不可思议,很多活动在我们今天看来是愚昧可笑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古人的这些禁忌让我们感到靠天吃饭的时代,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

而各种活动深深地蕴含着他们期盼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现在,在很多地区,一些立春的节日习俗仍然存在,透过这些节日礼俗活动,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情。

比如,迎春、接句芒神

迎春是立春日的重要活动,时间是立春日的前一天,活动的目的是要把歇班的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句芒神是主管春天的神,据说她长得人脸鸟身,主管一切草木的繁衍生息。迎接春天和芒神还要设立一个春官,由他来宣布立春的具体时间。

春官大多由乞丐或从事不良职业的妇女担任,这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个角色多少有些搞笑,正常人不愿意扮演,或者在表演中放不开。

立春前一日,人们会抬着芒神游街,老百姓都出来看热闹,投掷五谷杂粮,叫做“看迎春”。芒神被男人抬着,在大庭广众前露脸,还得接受大家扔到他们身上的五谷杂粮,怪不得一般人都不愿意当芒神,尤其是妇女,抛头露面可不是正经人干的事,只有乞丐和从事不良职业而女子。

队伍最后会在鼓乐声中出城上山,完成祭祀。

还有一个习俗叫,鞭打春牛、送春

迎接春神,还得送走它,怎么送,鞭打春牛,这个习俗盛行于我国唐宋时期,后来就一直流传下来了,至今在山东、河北一带的农村还有此习俗,就是形式略有改变。

古时候的鞭春牛,是提前塑成一个泥牛,在牛的肚子里面塞满五谷。在立春日当天,人们用鞭子把泥牛打碎,捡拾落在地上的谷物,把谷物放进自家粮仓中,表示明年会仓满粮足。

人们还会争着拿走泥牛的碎片,抢到牛头的最为吉祥。据说,这牛的碎片放到牛棚里面,来年就会有很多牛犊出生。

这些泥牛真是生生死死都为百姓的生活贡献出自己所有啊。连碎片都能为耕牛繁衍作出贡献。

立春当天做泥牛肯定来不及,有头脑的手艺人会在立春之前做很多小泥牛,送给各家各户,谓之“送春”。就和现在东北农村过年的时候,很多小孩给各家各户“送财神”一样,也是一种营销手段。

因为,送泥牛不要钱,但却是一种很好的宣传,看着泥牛的做工精良,谁不愿意去他那儿买泥娃娃或者泥做的猫猫狗狗呢?

三、戴春鸡、吊春穗

这是从网上看到的,在我国大西北的陕西,立春的时候,小孩子们的衣服上、帽子上会被他们的妈妈缝上一只布公鸡,是用彩色布绞的大公鸡,威风凛凛的,很好看。

而“春鸡”就是“春吉”,春天大吉,这是是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陕西还有这样的习俗,如果在立春的时候,用彩线穿上豆子,挂在牛角上,小孩就不会起水痘了。

也有这样的说法,用彩线穿豆子可以治麻疹,和水痘没关系。

在立春当天,妈妈们用各种彩色布条编成麦穗儿状,将它挂在小孩子、驴子、马、牛、羊的身上,借此来祈祷明年五谷丰登。也有专门把麻豆散在牛身上的,用来“散疹”。

至今,我国民间一些“立春”习俗依然保存,如农村仍有鞭打泥牛的“打春”之举,意在岁首备耕,企盼风调雨顺。

此外,家中还要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或吃萝卜“咬春”,喜迎春天的气氛随处可见。

最后还有一个与吃有关的活动,叫咬春

这是现在保留最多、流传最广的立春活动。虽然我们看得见春天,感受得到春光,然而,春天怎么可能被咬住?

我们聪明的先人就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让孩子们咬住春天。

立春的吃食在北方以春饼为主,在南方以春卷为主。北方的春饼,薄薄的,配上肉丝、萝卜、*瓜条,咬一口,嘎嘎脆,民间谓之咬春。

而南方,把嫩嫩的春韭用面皮卷起来,用食油炸得外酥里嫩,咬一口软糯糯的,那也是春天的滋味啊。

我们的传统节日都和吃食脱不开关系,还都有自己特定的食品,真的应了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立春也不例外,它也有自己专门的节日食品。

总之,立春是春天的节气,是春的开始,是希望,是美好。我们不妨在这个美好的节日去郊外游玩一番,回来再吃一张春饼“咬”住春天。

1
查看完整版本: 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准备拥抱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