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十分抱歉!文章中,我说在清史稿里没找到五行志,所以就没写清朝的,实在是抱歉!确实没有五行志,只不过叫“灾异”,所以赶紧补档,请各位见谅!
图片来自网络七、清(原文均出自《清史稿》卷四十志十五灾异一)
01-顺治年间
顺治九年,公元年,“武清大雪,人民冻馁;遵化州大雪,人畜多冻死”;
顺治十年,公元年,“保安大雪匝月,人有冻死者;西宁大雪四十馀日,人多冻死”;
顺治十一年,公元年,“滦河大雪,冻死人畜无算”;
顺治十三年,公元年,“武强大雪四十日,冻死者相继於涂;昌黎、滦州大雪五十馀日,人有陷雪死者”。
原文:“顺治九年冬,武清大雪,人民冻馁;遵化州大雪,人畜多冻死。十年冬,保安大雪匝月,人有冻死者;西宁大雪四十馀日,人多冻死。十一年冬,滦河大雪,冻死人畜无算。十三年冬,武强大雪四十日,冻死者相继於涂;昌黎、滦州大雪五十馀日,人有陷雪死者。”
02-康熙年间
康熙三年,公元年,“大冶大雪四十馀日,民多冻馁”、“石埭大雪连釂,深积数尺,至次年正月方消”、“南陵大雪深数尺,民多冻馁;茌平大雪,株木冻折”;
康熙十一年,公元年,“文水大雪严寒,人多冻死”、“冬,昌化大雪,平地深三尺”;
康熙十五年,公元年,“咸阳大雪深数尺,树裂井冻”;
康熙十六年,公元年,“临淄大雪深数尺,树木冻死;武乡大雨雪,禾稼冻死;沙河大雪,平地深三尺,冻折树木无算”;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年,“巫山大雪,树多冻死;太湖大雪严寒,人有冻死者”;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年,“郝昌大雪,寒异常,江水冻合”;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年,“衢州大雪,寒异常”;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年,“高淳大雪,树多冻死”、“当涂大雪,橘橙冻死;阜阳大雪,江河冻,舟楫不通,三月始消;宜都大雪囗树,飞鸟坠地死;竹谿大雪,平地四五尺,河水冻;三水大雪,树俱枯;揭阳大雪杀树;澄海大雨雪,牛马冻毙”;(这一年真的是到处都下雪啊)
康熙五十五年,公元年,“高淳大雪盈丈”;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年,“通州大雪盈丈”、“太湖、潜山大雪深数尺”;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年,“太湖、潜山大雪四十馀日,大寒”。
原文:“康熙三年三月,……;大冶大雪四十馀日,民多冻馁;……;石埭大雪连釂,深积数尺,至次年正月方消;南陵大雪深数尺,民多冻馁;茌平大雪,株木冻折。十一年三月,文水大雪严寒,人多冻死。冬,昌化大雪,平地深三尺。十五年十一月,咸阳大雪深数尺,树裂井冻。十六年九月,临淄大雪深数尺,树木冻死;武乡大雨雪,禾稼冻死;沙河大雪,平地深三尺,冻折树木无算。二十二年十一月,巫山大雪,树多冻死;太湖大雪严寒,人有冻死者。……。二十七年,郝昌大雪,寒异常,江水冻合。二十八年冬,衢州大雪,寒异常。二十九年十一月,高淳大雪,树多冻死;武进大寒,木枝冻死。十二月,庐江大寒,竹木多冻死;当涂大雪,橘橙冻死;阜阳大雪,江河冻,舟楫不通,三月始消;宜都大雪囗树,飞鸟坠地死;竹谿大雪,平地四五尺,河水冻;三水大雪,树俱枯;海阳大寒,冻毙人畜;揭阳大雪杀树;澄海大雨雪,牛马冻毙。……。五十五年冬,高淳大雪盈丈。五十七年七月,通州大雪盈丈。十二月,太湖、潜山大雪深数尺。五十八年正月,嘉定严寒,太湖、潜山大雪四十馀日,大寒。”
03-雍正年间
雍正五年,公元年,“屯留大雪严寒,井冻”。
原文:“雍正五年冬,屯留大雪严寒,井冻。”
04-乾隆年间
乾隆十六年,公元年,“武强大雪,平地深尺许,人畜多冻死”;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年,“丰顺雨雪大寒,人畜冻毙”。
原文:“乾隆五年正月,嵊县大雨雪,奇寒;福山大寒。九年正月,曲沃大寒,井中有冰。十三年十二月,上海大寒雨雪。十六年三月,武强大雪,平地深尺许,人畜多冻死。二十二年正月,丰顺雨雪大寒,人畜冻毙。二十四年冬,永年大寒。二十六年冬,福山大寒,树多冻死;文登、荣成大雪寒甚;娄县大寒,河冰塞路;临朐大寒,井水冻;馀姚大寒,江水皆冰。五十七年六月,房县大寒如冬。五十九年七月,湖州寒如冬。”
05-嘉庆年间
嘉庆十年,公元年,“枣阳大雪,结寒冰厚五尺”;
嘉庆二十四年,公元年,“南乐大雪,平地深数尺,人畜多冻死”。
原文:“(嘉庆)十年十二月,枣阳大雪,结寒冰厚五尺。十九年秋,招远、*县大寒,海冻百馀里,两月始解。二十四年十二月,南乐大雪,平地深数尺,人畜多冻死。”
06-道光年间
道光十一年,公元年,“元氏、南乐大雪,井冻,冰深四五尺”、“抚宁大雪,平地深三尺,飞鸟多冻死”;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年,“登州府各属大雪深数尺,人畜多冻死”、“高淳大雪深五尺,人畜多冻死;*川大雪深数尺,经两月始消,民多冻馁;罗田大雪深丈馀,民多冻馁”。
原文:“道光十一年冬,元氏、南乐大雪,井冻,冰深四五尺。十一年十二月朔,抚宁大雪,平地深三尺,飞鸟多冻死。二十一年正月,登州府各属大雪深数尺,人畜多冻死。冬,高淳大雪深五尺,人畜多冻死;*川大雪深数尺,经两月始消,民多冻馁;罗田大雪深丈馀,民多冻馁。”
07-咸丰年间
咸丰八年,公元年,“大通大雪厚二尺,压折树枝,穀皆冻,秕不收”(树枝压断了,五谷都冻住了,庄稼绝收);
咸丰十一年,公元年,“蒲圻大雪,平地深五六尺,冻毙人畜甚多,河水皆冰”。
原文:“咸丰八年七月,大通大雪厚二尺,压折树枝,穀皆冻,秕不收。……。十一年十二月,临江府及贵溪大寒,树多冻折;蒲圻大雪,平地深五六尺,冻毙人畜甚多,河水皆冰。”
08-同治年间
同治四年,公元年,“三原大风雪,人多冻死;枣阳雨雪连旬,树多冻死”;
同治十二年,公元年,“三原大雪六十馀日,树多冻死”。
原文:“ 同治……。四年正月十四日,三原大风雪,人多冻死;枣阳雨雪连旬,树多冻死。……。十二年十一月,三原大雪六十馀日,树多冻死。”
好啦,就这么多啦,点个赞吧~爱你~你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祝你买彩票必中五百万~
(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