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数九与中医养生善生活养有道
TUhjnbcbe - 2023/4/12 20:52:00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冬有九九,夏亦有九九。古人之所以设置数九,主要目的还在于维持健康。本文细加分析冬夏九九。

数九有两种数法,从冬至开始数的为“冬九九”,从夏至开始数的为“夏九九”。不管是冬九九还是夏九九,都与中医理念相关,也都能指导中医养生。

一、冬九九

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冬天有九九之说,共81天,俗称为数九。从冬至节气这一天开始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

我国的数九习俗起源甚早,至迟在春秋时期齐桓公时,就有“九九”之说。据考古发现,我国敦煌汉简和居延汉简中,均有“九九”的残文。

关于冬九九,民间有这样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是*河流域的《九九歌》。

中国因为地域辽阔,南北气候不同,逢九九冷也冷得不一样。江南也有《九九歌》:“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阳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宋人周遵道的《豹隐纪谈》中即记有《九九歌》,其用词与今时所流行的江南《九九歌》几无差别。可见冬时江南的《九九歌》在民间流行已久。

二、夏九九

我们常说“冷在九、热在伏”。俗话说:“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冬天有九九,那么,夏天也有九九吗?当然有。从夏至开始数的为“夏九九”。而且,“夏九九”跟“冬九九”一样,都是自古即有的。只是夏九九的习俗比较迟,大约在宋代以后,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有“算来九九无多日”的诗句。

宋人周遵道的《豹隐纪谈》即载有夏天的数九歌谣:“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水如蜜汁;四九三十六,争向露头宿;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单被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明人杨慎《丹铅录》也录有“夏九九”歌谣,可谓是周遵道所载歌谣的改进版:“从夏至数:一九二九,扇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如蜜汁。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明末张岱《夜航船·天文部·夏》之“夏至数九”条,与杨慎所记基本一致,此不转录。

炭墼(jī),就是煤饼;打炭墼,也就是说开始做生火炉的准备了。

流传于我国各地的“夏九九”歌谣还有很多,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都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从夏至起天气由热到极热到渐凉的变化过程。

冬九九流传甚广,至今我们还应用着。但夏九九则慢慢地就消失了。明代学者田汝成《委苍丛谈》、清代秦味芸《月令粹编》均载有“夏九九”的谚语,后来渐渐失传了。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旧俗夏九九,今已不传,但从夏至日起第三庚日为初伏。”这就是说,入清以后,民间渐以“三伏”代替了“夏九九”,与冬“三九”并称,故有“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之说。

三、冬九九与夏九九有什么用?

一则,数九的设置应该是古人适应天地节气变化的智慧

古人没有空调,也没有如今人一样可以远赴他方避暑避寒的交通工具。所以,无论燠热与严寒,古人都得扛着,扛得来夏天长痱子,冬天生冻疮。数一数“冬九九”,是盼望度过难熬的冷冬;数一数“夏九九”,则是盼望度过难熬的炎夏。古人设置冬九九和夏九九,正可以按天地气候变化的规律去养生,以更好地适应气候,从而获得健康。

二则,关于数字“九”

为什么是九呢?《*帝内经》言:“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在《易经》中,九为阳数。九是最高数,一是最大数,九九最终归一。我的理解是,夏至是阳之极而一阴始生;冬至是阴之极而一阳始生。此时开始数九,其实是数一阴一阳的变化过程。冬至一阳始生,此时冬九九开始,自一九至九九,81天之后,阳气越来越旺,意味着寒冬的结束。夏至一阴始生,此时夏九九开始,自一九至九九,81天后,阴气越来越盛,意味着炎夏的结束。

三则,逢冬九九聚会度冬

古代文人有逢冬九九则轮流坐东请客的习惯。清代*景仁《冬日忆城东诸子》诗曰:“东城旧有消寒会,几辈依然共往还。”消寒会又叫暖冬会。自古就是冬至的重要民俗。有热心者联络友朋,一般九人为宜,从数九的第一天冬至日开始,九人相约小聚,从一九到九九,九人各做东道主一次。每次聚会,宾主饮酒赋诗,继以书画。其乐之融融,足能抵御冬季的严寒,直到春暖花开。

不知道古人有没有逢夏九九轮流坐东请客消夏的习俗,我暂时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想来既然冬九九有如此习俗,夏九九自然也不应该少了这样的乐趣。

四则,数九所蕴含的天文地理知识

“冬九九”从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日)到次年3月10日前后,冬至日为“一九”的第一天,依次经历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6个节气,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我国昼短夜长,但白昼逐渐增长,黑夜逐渐缩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尽管我国各地“冬九九”的表述存在差异,但都反映了气温由冷→寒→暖的变化过程,同时随着气温的变化,各地的物候现象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景象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时间上,“夏九九”是从阳历6月22日前后(即夏至日)到9月9日前后,夏至日为“一九”的第一天,依次经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6个节气,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我国昼长夜短,但白昼逐渐缩短,黑夜逐渐增长,绝大部分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尽管我国各地“夏九九”的表述存在差异,但都反映了气温由暖→热→凉的变化过程,同时随着气温的变化,各地的物候现象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五则,数九可用于养生

为了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我们必须适应四时气候。《内经》提出了根据四时变化的总体养生原则,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我们知道冬至日并不是一年最冷的日子。这一天虽然太阳离北半球最远,给北半球的热量最少,但地面散发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所以,气温并不是最低。冬至过后,日照一天比一天长,但长的很有限,太阳给地球的热量仍旧很少,而地热吸收的热量少于散发的热量,入不敷出,则气温会继续降低,一直到三九、四九,降到最低,所以有“冷在三九”之说。过了四九之后,每天日照的时间继续增加,给地球的热量也继续增加,于是气温就渐渐升高了。按中医的说法便是“阳升阴降”。就一年来说,从冬至到立春,仍旧是最寒冷的日子。九九过后,就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冬至之后,北风呼啸,天寒地冻,草木凋零,虫蛇蛰伏。由此说,冬九九的养生原则大体应该是从养阴转为养阳。

同理,夏至也不是一年最热的日子。夏至之后,炎暑继续盛行,一直到三九四九,即大暑时节,才是最热的时候。既然“冷在三九”,当然也可以说“热在三九”。过了四九之后,天气就开始凉快了。按中医的说法便是“阴升阳降”。从养生而论,夏九九的养生原则应该是从养阳转为养阴。

按《内经》理念,天地之气冬则收藏,夏则浮散。冬季闭藏,万物休整,人体阳气深藏于内;夏季长旺,万物华茂,人体阳气升浮于外。故养生当顺应时令,遵循天地阴阳变化规律去养生。比如,冬主闭藏,则多储蓄、少透支;夏主长旺,则多多运动,升浮阳气。具体如何操作呢?即可按冬九九和夏九九之气候变化,以九日为一个节奏,一步一步养生。(董洪涛)#中医#

1
查看完整版本: 数九与中医养生善生活养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