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079.html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朱自清的语言特色,并学习作者选用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感情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赏析修辞手法把握文章的写景方法及精神内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写景的其它角度及方法。
三、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有三个重点:立德树人、语文素养及阅读体系。其中的阅读体系是指要建立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架构,让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特别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换言之,就是要把单元的文本看成一个整体教学,并且能够与课外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春》与《济南的冬天》相比较,其主要的特点是在于写作的技巧上而非情感的投入上。因为朱自清先生所描写的并非是某地特有的春天,而是他为了教材而写的以春为题材的范文。在教学中,就要教给学生分析这些写作技巧的方法并且能够自觉地发现。还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的比较阅读,去发现其它的写作角度与方法。因此,我特别突出了不同比喻、拟人以及一些词语形象之间的对应,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写景散文的结构是经过精心的思考,相互关联成整体的。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想到春天,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呢?是大片大片的花田,是田野上小草的嫩芽,还是河中潺潺的流水?第一个让你感知到春天到来的,也许是清晨小路上打湿鞋袜的露水,也许是昨夜的轰鸣春雷,也许是某一天忽然变得温暖的阳光……
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他的春天,是从耳畔传来的。杜甫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他的春天,是从空气中嗅到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看看他笔下的春天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多媒体显示课题及作者〕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朱自清(年11月22日—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实秋。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8-9]。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伦敦杂记》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2.介绍背景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二、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读准字音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酝酿(yùnniàng) 窠巢(kē)
*晕(yùn)
应和(hè)嘹亮(liáo)披着蓑(suō)
抖擞(sǒu)水涨(zhǎng)戴着笠(lì)
烘托(hōng)嗡(wēng)宛转(zhuǎn)
捉迷藏(cáng)
⑵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舒活:舒展,活动。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2.把握情感基调的规律
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或短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 ”标示。例/p>
①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③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④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2)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例/p>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3.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听后感受。〔多媒体显示:通过诵读课文,我感受到了……〕
4.连读课文,每个学习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读后学生和教师点评,并讨论文章层次。〔多媒体提示课文思路:盼春—绘春—赞春〕
5.经过听课文录音、自由朗读和小组代表连读,全班交流讨论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3.划分段落
(1)朗读全文,思考文中出现的画面,哪些来自于现实?哪些出自于作者的想象?
提示:你能听见春天的脚步吗?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太阳的脸红起来的过程你能够在一瞬间看到吗?作者这样写是因为他的内心有着什么样的情感?(盼望春天)
(1-2)盼春
(3-7)绘春
(8-10)赞春
三、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2)在中间部分,作者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物?你能用一个字概括这些景物与春天的关系吗?
提示:小草为什么是“偷偷地钻出来”的?(此刻春天还未到来,草最早预报了春天)
作者写春花,强调了什么特点?可以用文中的哪个字概括?(闹)
作者写春风,最主要是写春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酝酿”着更美好的气息与未来)
写春雨,为什么要强调树叶子、小草“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雨在滋润它们,让它们涣发出活力来)
写人们出来,仅仅是放放风筝吗?(迎接春天)
归纳内容,明确层次:
(3)草迎春
(4)花闹春
(5)风酿春
(6)雨润春
(7)人迎春
四、拓展
1.屏显: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简说春写了哪几个节气的景色?
明确: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3.以上六个节令所包含的时令特点。(屏显)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4.切入:从时令景色入手品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初步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对文章的内容也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了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现在我们就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作者简介以及文章的基本结构)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跟春作亲密的接触,来深入感受那美丽的春景,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一)问题探究
1.盼春、绘春、赞春这三个部分,按什么样的思路写的?
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的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的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2.提问:由阅读提示得知,本文是篇绘写江南春景的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学生回答。
明确:课文的2~7语段。其中第2段是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5个语段具体描绘的背景。依次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可称之为“春之五图”。(板书加粗词)
3.提问: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1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动态助词在语气上的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4.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二)启示——共情共鸣,引发壮志。
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
明确:作者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你认为作者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
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
四、拓展延伸
本文是一篇春意盎然的写景美文,怎样描写景物,本文第四自然段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既有实写,又有虚写,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字左右。
示例:几天前的一个清晨,早早起床的我推开窗户,忽然间闻到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哦,牵牛花开了!这些小花啊,一个个就像张扬的小喇叭,朝着天空,毫无顾忌地高喊着自己的豪言壮语;又像是满盛着琼浆玉液的高脚杯,等待着凯旋的将士们一同开怀痛饮。它们的形体虽然很小,但我此刻却分明感受到它们从来就没有过自贱和自卑,它们有的只是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要不然,这么细小的牵牛花茎藤上怎么能不时地伸出一根更细的长芽儿呢!看这些长芽儿,像一只只柔嫩却韧性十足的小手,牢牢抓住旁边的花架,茎头则勇敢而坚决地向着花架的最高处攀登!数不清的小喇叭齐声喊出“努力拼搏,再微小的生命也能结出累累硕果”的震撼人心的生命最强音!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六、课文总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八、作业布置: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九、教学反思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
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较多。如:涨、散、藏、和、晕等。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帖。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颂春天,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在何处、为何美。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利用听、说、读、写各种手段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进一步锻炼、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