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m.39.net/pf/a_9202795.html什么是便秘呢?有人认为是排便次数减少,有人认为是排便费劲,还有人认为是大便干结、粪块过硬……
于是,一个国际工作委员会推荐对便秘使用罗马Ⅳ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应为存在以下情况至少3个月(且症状首发时间至少为诊断前6个月)。
1、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以上:
●超过25%的排便感到费力。
●超过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
●超过25%的排便有不尽感。
●超过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阻塞感。
●超过25%的排便需要采用手法辅助(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持)。
●自然排便次数少于每周3次。
2、不使用轻泻药就很少能排稀便。
3、不满足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小帕患者为什么会便秘?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决定便秘的发生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便秘的症状早在帕金森病诊断前20年即可出现,伴随小帕的全程。而且,便秘的发病率非常高,约见于70-80%的小帕患者。我们知道,小帕的病理,除了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缺失、纹状体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减少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病理改变,就是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和路易小体的形成。研究发现,小帕患者除了在脑内,在肠道粘膜下神经丛也存在路易小体和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而且这一病理改变往往早于多巴胺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改变。这也是小帕患者出现便秘早于运动症状的原因。
局部肌张力增高加重便秘
没想到,小帕的三大核心症状: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障碍在这里也有体现。肛周局部肌张力障碍导致自主括约肌的异常收缩,造成出口梗阻,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此种原因导致的便秘,经常在小帕的“关”期加重,“开”期减轻。
抗帕药物加重便秘的观点有争议
过去认为小帕患者便秘是与部分抗帕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对胃肠能动性影响最大的是抗胆碱药和左旋多巴,尤其是抗胆碱药。但鉴于小帕的便秘经常在确诊前或治疗前即已存在,所以这一观点解释不了未服用相关药物的小帕便秘现象。而且,有研究发现,小帕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及便秘的严重程度与抗胆碱药物的使用无关。而且,多巴胺能药物不足是小帕患者便秘的影响因素。所以,对于此种观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小帕患者如何应对便秘?
1、减轻思想负担
鼓励每日定时排便,但每日排便并不是健康的标准或必要条件。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减轻思想负担,从而减少对轻泻药的依赖。
2、固定排便时间
固定排便时间,有利于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养成清晨或餐后的排便习惯,此时段结肠动力最高,尤其是清晨。
3、适当运动
运动可刺激结肠蠕动,加快肠内容物的推进,有利于排便。增加腹肌力量的活动,如进行腹式深呼吸,也有利于粪便的排出。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长期坚持做提肛锻炼有利于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增强排便的协调性运动,可以减轻便秘。顺时针揉肚子可促进腹腔血液循环、助消化,使肠蠕动功能提高,从而促使大便顺畅排泄。
4、增加膳食纤维和液体的摄入
纤维、液体摄入和粪便排出量之间存在剂量相关性。补充纤维可改善便秘的症状。颗粒较大的纤维性食物可增强粪便膨胀效应,例如大颗粒谷物。除了纤维之外,食物(如苹果、桃子、梨、樱桃、葡萄干、葡萄和坚果)的糖类成分也有益于排便。柑橘类水果和豆类所含的纤维可刺激结肠菌群生长,从而增加粪便体积。麦麸是更有效的纤维类轻泻药之一。同时,每天6—8杯水以保证机体有足够水分润肠软便。
5、药物治疗
通便药物包括容积性泻药(如欧车前、甲基纤维素)、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硫酸镁)、刺激性泻药(如酚酞)、润滑性药物(如甘油、液状石蜡、多库酯钠)、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中医中药等。
6、调整抗帕药物
首先调整具有便秘副作用的抗帕药物。第二对于局部肌张力障碍导致的出口梗阻型的便秘,调整抗帕药物,给与持续多巴胺能刺激,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及作用时间。
其实,只要我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系统治疗、综合管理,令小帕头痛的便秘必能得到改善!
小帕、小芙姐形象设计:赵浩凯
作者介绍:吴玉芙、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神经运动障碍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20余年。擅长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及各种神经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神经衰弱、周围神经病等的诊治。主持或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多篇,主编或参编专著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