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 [复制链接]

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今天笔者要和大家说的“冬至”便在其中。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冬至的相关知识吧。

冬至既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也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又称为“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在古时,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因此,冬至又被称为“亚岁”或“小年”。冬至大约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23日,在地理上,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这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夜晚的时间最长。并且,越往北的白昼时间越短。

在冬至这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在南方地区,比较盛行吃冬至团或者是汤圆,因为其有团圆的意思。广东地区在冬至时会吃烧腊和姜饭,而杭州人喜欢在冬至吃年糕,湖南湖北一带则会吃赤豆糯米饭。在北方的许多地区,在冬至时有着吃饺子的传统习俗。许多传统习俗会有一定的起源,北方人冬至吃饺子也不例外。

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一位叫张仲景的医生有关。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是南阳五圣之一。他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其高超精湛的医术救治了许多病人,他还善于收集医方,医学上的巨著《伤寒杂病论》就是他编写的。

据说,张仲景本是在长沙做官,在他告老还乡的那年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许多无家可归的人骨瘦嶙峋,衣着单薄,在寒冷的冬天里瑟瑟发抖。甚至因为天气寒冷,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坏了。医者仁心,看着这些人如此可怜,张仲景心里很难受。于是张仲景就研制出了一种驱寒的食疗药方——祛寒娇耳汤。这个汤其实就是将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物放进锅里煮,煮熟了之后将其捞出切碎,在裹在面皮里,弄成耳朵的样子,再将包好的面皮放入原汤中煮熟。因为样子像耳朵,又是为了防止耳朵被冻坏,因而张仲景将其取名为“娇耳”。

为了救济那些穷人,张仲景让徒弟南阳东关在一处空地上搭好一个棚子,支上一口大锅,给穷人施舍“祛寒娇耳汤”,而开张的那一天正好是冬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后身体发暖,耳朵发热,两耳就没有被冻坏了。张仲景驾鹤西去的那一天也是冬至,为了纪念他,也为了耳朵不被冻坏,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包饺子吃。逐渐地,冬至吃饺子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却渐渐忘了张仲景这个伟大的医学家。冬至也快要来临了,笔者希望,大家吃饺子的同时,也要饮水思源,更重要的是注意御寒。好啦,今天关于冬至和饺子之间的故事就分享到这啦。感谢大家的阅读,我们下次见啦!

参考资料:冬至-百度百科;张仲景-百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