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生活,我们也称为过日子。但是为什么有这样的叫法,没有人深究。也没有人在意。而作为文化传承,我们有必要理清节日之差异。
什么是节?节是根据自然规律所制定的特殊时间点;
什么是日?是针对人类社会特殊人物和事件制定的纪念日;
下面我们统计下农历和公历中的节与日,并以此探源文化的内涵。
农历节与节气
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火神节:
江苏徐州地区人们在正月初七制作的用来送火神的秸秆靶子。在徐州,尤其是丰县、沛县一带,大年初七是当地的火神节。该节日是恭送火神、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无灾无难的重要日子。人们用玉米秸秆并掺杂麦秸绑成两米余高的靶子,在底部用木棍支撑,送到村子外面点燃,寓意将火灾等各种灾难送离。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寒食节/p>
在夏历冬至后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青龙节:
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二月二是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时期把“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二月二”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南方“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仍沿用祭社(土地神)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有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
上巳节:
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夏凤节:
四月四,凤展翅节(夏凤节)。凤展翅,庆祝凤凰的节日。十二生肖的鸡年,应当恢复其本名凤年,因为凤凰才是飞禽类的代表,百鸟朝凤。凤的载体是风,风的动因是太阳,因此凤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奉献,庆祝凤的节日也就是在歌颂赐予生命动力的太阳。自然界的龙凤呈祥是风调雨顺,人类社会的龙凤呈祥是***进取。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伏羊节:
“六月六”是汉族和布依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因各地区节日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又有多种异名,有尝新节、伏羊节、晾经节、晒衣节、洗晒节、虫王节、姑姑节、天贶节等。布依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还有称为“六月街”、“六月桥”、“拜灶节”的,有的直称为“小年”,可见其隆重程度。夏历六月初六,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生日。六月六-江淮吃焦屑贵州炒面,就是“焦屑”江淮地区有在夏历六月初六尝新小麦的习俗。俗语说:“六月六,尝口焦屑长块肉”。
因此,六月六还被称作“天贶节”(贶,kuài,赐赠的意思)。据传宋真宗赵恒于某年的六月六日,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日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六月六-大禹生日大禹雕像大禹是中国远古时代伟大的治水英雄、中国炎*以后的又一人文初祖、夏王朝的奠基者。西汉著名学者扬雄《蜀王本纪》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禹,六月六日生于石纽。”
七夕节:
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赶秋节:
又称秋社节、交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是湘西花垣、凤凰、泸溪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娱乐活动。活动完毕时,由众人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预祝丰收和幸福。
中元节:
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1]
中秋节:
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重阳节:
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1]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节”。[2]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下元节:
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上元九炁赐福天官,中元七炁赦罪地官,下元五炁解厄水官。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1]
丰收节:
是世界各地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在中国汉族及大部分少数民族中为农历十月初十。在中国畲族等部分少数民族中为农历八月十五。在南印度也叫“庞格尔节”,在公历3月中左右。
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腊八节:
俗称“腊八”,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小年:
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年7月,由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春季
立春: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定气法:太阳*经为度。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于公历2月3-5日交节。[19]
雨水:斗指壬;太阳*经为°。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斗指丁;太阳*经为°。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春分:斗指壬;太阳*经为0°。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斗柄指向法:斗指乙;平气法:冬至后天;定气法:太阳*经为15°。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公历4月04-06日交节。
谷雨:斗指癸;太阳*经为30°。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公历4月19-21日交节。[2]
夏季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经为45°。夏季的开始。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斗指甲;太阳*经为60°。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公历5月20-22日交节。[20]
芒种:斗指己;太阳*经为75°。“芒种”是“忙种”的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公历6月05-07日交节。
夏至:斗指午;太阳*经为90°。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便是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公历6月21-22日交节。[21]
小暑:斗指辛;太阳*经为°。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公历7月06-08日交节。
大暑:斗指丙;太阳*经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22-24日交节。[2]
秋季
立秋:斗指西南;太阳*经为°。秋季的开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处暑:斗指戊;太阳*经为°。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斗指癸;太阳*经为°。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公历9月07-09日交节。
秋分:斗指已;太阳*经为°。昼夜平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斗指甲;太阳*经为°。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霜降:斗指戌;太阳*经为°。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2]
冬季
立冬:斗指西北;太阳*经为°。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
小雪:斗指己;太阳*经为°。意味开始下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经为°。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冬至:斗指子;太阳*经为°。寒冷的冬天来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斗指子;太阳*经为°。气候开始寒冷。公历1月5-7日交节。
大寒:斗指丑;太阳*经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公历时间纪念日
一月
元旦公元历法第一天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年1月27日,前苏联红*解放了波兰境内的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1月27日是联合国指定的一年一度缅怀大屠杀遇难者的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年11月1日,第60届联大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由个国家共同提交的一项决议草案,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国际麻风节
“国际麻风节”(InternationalleprosyFestival),又称“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于3由法国律师佛勒豪(RaoulFollerean)发起并经由世界卫生组织确立,时间为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二月
世界湿地日
国际母语日
国际母语日(InternationalMotherLanguageDay)是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般性大会宣布:从年起,国际母语日设定在每年的2月21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
反对殖民主义斗争日
反殖民主义斗争日在2月21日,是在年8月开始创立,正式确立是在年的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后,这主要来源于印度的反对英帝国主义的纪念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创始于年,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指定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做为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该节日设立主要用于推动各国*府和社会进一步重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
国际气象日:国际气象节
情人日西方节日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
这一天不好说是纪念日还是节,在时间点上,与中国的上元节相差不大。而中国上元节则是传统男女示爱的日子。
三月
国际海豹日
由于滥捕乱猎和海水污染,海豹的种群数量在急剧下降。为了保护海豹这种珍稀动物,拯救海豹基金会在年决定每年的3月1日为国际海豹日。
全国爱耳日
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加大了对耳*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针对大陆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CareDay)。
世界青光眼日
世界青光眼协会和世界青光眼患者协会在年共同发起将3月6日定为世界青光眼日。
学雷锋纪念日
妇女日:妇女节
(InternationalWomensDay,简写IWD)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itedNationswomensrightsandinternationalpeaceday),在中国又称“国际劳动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植树日:植树节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国际警察日
国家消费日
世界水日
世界气象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四月
整人日:愚人节西方节日,主要内容是恶搞
(AprilFoolsDay或AllFoolsDay)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愚人节。节期为公历4月1日,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以各种方式互相欺骗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后才揭穿并宣告捉弄对象为“愚人”。玩笑的性质极少包含实质恶意,但个别玩笑由于开得过大而引起人们的恐慌,从而产生较大规模反响并且衍生成为(传媒)谣言和都市传说,所以对于人们来说一般会加以避免开如有关灾难之事的玩笑。
世界卫生日
世界地球日
世界读书日
五月
国际劳动日:国际劳动节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WorkersDay或者May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
中国青年日:中国青年节
世界红十字日
母亲日:母亲节
国际护士日:国际护士节
全国防灾减灾日
全国碘缺乏病日
世界电信日
全国助残日
世界无烟日
六月
国际儿童日:国际儿童节
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InternationalChildrensDay)定于每年的6月1日。为了悼念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
世界环境日
世界认可日
父亲日:父亲节
中国父亲节,爸爸日
8月8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全国土地日
国际反*品日
七月
香港回归日
建*日
中国共产*于年7月23日成立后,在反动*阀*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的诞生进行纪念。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的诞生纪念日
世界人口日
八月
建*(纪念)日,建*节
八一建*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建*纪念日,定为每年的八月一日,由中国人民革命*事委员会设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成立的节日。
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府根据中央革命*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成立纪念日。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旗和*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建*节。
国际青年日:国际青年节
中国医师日:中国医师节
九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教师日:教师节
全国爱牙日
国际和平日
国际聋日:国际聋人节
世界旅游日
十月
国庆日:国庆节
年12月2日,中央人民*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国际音乐日:国际音乐节
年,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国际音乐委员会第18届大会上,通过了一项议程,定于从年开始,10月1日为“国际音乐日”。国际音乐日是各国音乐家进行国际性音乐文化交流的日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举办音乐文化交流活动,进行各种音乐演出。国际音乐委员会每两年在国际音乐日发奖一次,奖励那些在音乐创作,表演,音乐教育等方面有重大贡献的音乐家。
世界动物日
世界教师日
每年的10月5日为世界教师日。世界教师日是为纪念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布《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于年设立的。年10月5日,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审议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因此将该主题日设在当天。《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是全世界关于教师职业的重要文件,该文件首次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专业”,由此,教师职业应该是专业性职业的看法逐渐成为共识。
国际住房日
世界邮*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中国传统节日,老年人节日
提倡孝道,家庭和谐
为人父母孝顺老人,自己子女自然能从平常的言行之中耳濡目染,学习子女之道。上敬老人下育子女不是空谈道理,而要落实到行为当中,
国际盲人日:国际盲人节
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节
世界消除贫困日
联合国日
程序员日:程序员节
十一月
丧尸日,万*日:万圣节
西洋*节,诸怪日
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1]。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AllSaintsDay)。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怪。
墨尔本丧尸节始于年的昆州
年布里斯班的僵尸游行活动开始和BrainFoundationofAustralia共同合作
希望借助这种形式提高全社会对于脑部疾病和脑部损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