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记载。公元前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和地球不停地公转和自转,通常把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道,而二十四节气正是按照太阳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经零度”,即春分点。
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清明、谷雨、等等。待运行一周后就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回归年,合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每月2个,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古人有先知,知道后人健忘,特意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还编出了二十四节气的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句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又便于记忆,当时流传至世界很多地方。
一年二十四节气详细记录了从春到冬的演变过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联;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二十四节气歌中每句为一季分六个节气,单数为节,双数为气。例如头一个节为立春,那雨水为气……以此类推到小寒大寒。每年公历二月四日至五为立春节,虽然是立春了,要万物复苏但这时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期,还处于一年中寒冷时期,俗语说:打了春甭欢喜,还有四十天的冷天气。也就是非等到惊蛰节大地解冻才能真正万物复苏。惊蛰节的意思就是说冬眠各种虫蝎开始惊醒了。春天的脚步临近万物清明,萌发真正春回大地。
小编就最喜欢清明这个节气,大地经过一冬睡眠精力充沛瞬间又披了一层新装,满山的杏花,遍地的嫩草把山河装扮的分外妖娆,美不胜收,此时正是满怀喜悦的春情踏青绝佳时期,她会让你心旷神怡,目不暇接。初春芳香的空气会令你身心健康,精神百倍在新的一年里精力充沛,工作顺心,事业蒸蒸日上。
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生活息息相关。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春分和秋分的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冬至则恰恰相反。
我喜欢立春。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整后,万物开始复苏,风儿渐渐变柔了,吹拂着柳枝。河面上的冰消融了,河水清澈见底。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心情随之明快起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逢单为节气,逢双为中气,如:立春是节气,雨水是中气,惊蛰是节气,春分是中气,以下类推,我喜欢立春,春为岁首,气温逐渐上升,万物生发。正像朱自清写的那样: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着走着,春天象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华夏民族是农耕文明起源的民族。二十四节气只是一年的不同阶段,是华夏先辈对四季轮回的深入观察和解读。不同的节气对应不同的耕种作息:春播夏长秋收冬藏。
每个节气都是这个更替中不可缺失的一段魅力时光,所以才有“春华秋实”的说法。
春花秋月冬雪风,留得残荷听雨声,四季的每个片段都值得我们用心感受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