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屑帝王两千多年的追求,李商隐一首诗,讽 [复制链接]

1#

生老病死,新旧交替,本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但是,自古至今,求仙问道以图长生不老,服食丹药追求延年益寿,始终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秦始皇为求不老之药,派徐福带童男童女各五百出海,最终不知所归;汉武帝饮仙露,召*神、炼丹沙、候神,结果还是命归*泉;晋哀帝听信道士之言,断谷、服丹药,结果药物中*,年仅二十五岁就奔赴不归路。唐太宗、嘉靖帝、雍正帝……无一不是求仙问道、服食丹药的受害者。那么,古代帝王为何这么热衷于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这是因为他们真的相信人能够不死,灵*可以不灭。

徐福东渡

但是,现实是那么冷酷无情,即使是一些传说也很打脸。《穆天子传》和《列子 周穆王》都有这样的记载:西周天子周穆王姬满,乘坐着八匹日行三万里的骏马,由京城出发,千里迢迢,沿天山到西方瑶池来会见西王母。当周穆王和他的卫队来到时,西王母盛装以待,在瑶池边以最隆重的礼节欢迎他们。瑶池如镜,绿草如茵,人们“吹笙鼓簧,中心翱翔”。周穆王将随行带来的大量丝织品和圭、壁等珍贵礼物送给西王母,主人则捧出丰盛的山珍名肴、特产奶酒和葡萄酒盛情款待。瑶池“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的奇异风光,使周穆王如痴如醉,乐而忘归。

西王母

欢乐的日子总是太短,周穆王不得东归回国了,临别时西王母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席上热情美艳的西王母离席起舞,用婉转如行云流水歌声唱道: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郑重举酒,即席唱和:予归东土,和洽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两人相约以三年为期后,依依惜别。但是,三年之后,西王母再也没有等来周穆王。

人间帝王求仙的脚步从未停止。晚唐时期,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但这一切都不能影响帝王求仙的热情。好几个皇帝迷信神仙之道,服食丹药,妄求长生,以至服金丹中*死去。面对这种虚妄的求仙之路,作为诗人的李商隐不能不发,于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在他的笔下诞生了。

瑶池仙境

瑶池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这首诗初看浅显易懂,只不过写了一个神话故事而已,很适合儿童阅读。而且,它连小学课本都没选入,只在儿童读本中出现过。所以很少有人去深挖这首诗深刻的含义。但是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这里触及到了访道求仙的严肃话题,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讽刺了历代帝王特别是李商隐生活时代的唐武宗求仙的虚妄。这首诗字面意思是:瑶池上西王母的雕花窗户向东敞开,只听见《*竹歌》声震动大地人心悲哀。周穆王有八匹能日行三万里的骏马,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瑶池阿母绮窗开

全诗是根据前面叙述的西王母与周穆王相约见面的传说来构思的。诗人抓住西王母希望穆王“复来(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王也许诺复来(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这一点,虚构了一个西王母盼望穆王归来的情节:西王母推开雕镂彩饰的窗户,眺望东方,却不见穆王的踪迹,只听见《*竹歌》声哀动大地。*竹歌,也作《*竹诗》。《穆天子传》卷五:“丙辰,天子游*台之丘,猎于苹泽,有阴雨,天子乃休。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词曰‘我祖*竹,囗员閟寒’云云。”这里借《*竹》哀歌以寓穆王之崩。

*竹歌声动地哀

诗的首句描绘了仙境瑶池的绮丽风光,次句写人间的凄楚情景,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个对比兼含着两层意思:一是隐喻作歌之人已死,唯其歌声徒留人间,仙境虽美,怎奈无缘得去,暗含着对求仙的讽刺;一是用《*竹歌》诗意,暗示人民在挨饿受冻,而统治者却在追求长生不死,希图永远享受,寄寓着对统治者求仙的斥责。

6册纳兰容若词传李清照词传志摩的诗仓央嘉措诗传朱自清散文李煜词传淘宝¥29.8¥购买已下架

诗的后两句写西王母不见穆王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穆王所乘的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想来很容易,可他为什么还没有履约前来呢?一国之君又有谁能阻挡他前来?人力是无法干涉的,那就是非人力所为,是自然规律所致。所以这里不言穆王已死而其死自明。然而,西王母却仍在开窗眺望殷切守候。这就表明西王母希望周穆王不死,可是这个希望终于落空了。即令仙人如西王母,也不能挽救周穆王于一死,那么人间那些所谓长生不老之术,自然更是靠不住的了,不信求仙之虚妄而其虚妄自见。

八骏日行三万里

这首诗比一般的讽刺求仙诗,更高一筹,李商隐的讽刺,。这类作品,多从神仙不可遇着眼。而此诗却透过一层,从即遇神仙亦复何益这一点来构思立意。穆王遇仙,瑶池欢宴,多么美好的事情,多么令人向往,按说他从此可享长生之福了,但终不免一死;不但如此,连神仙自己对“穆王何事不重来”竟也茫然无知。由此可见,如此求仙,是多么虚妄!讽刺的意味,是多么强烈!这正是李义山的高明之处。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