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是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四季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中国有很多重要的传统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其实后面还有半个月才到立春,但是民间将大寒认为是当年结束的标志,而新的一年开始是立春,这段时间没有神管束民间。于是民间把大寒到立春这段时间叫‘乱岁节’。这段时间可以动土,搞装修工程建设……百无禁忌。这其实也是大家对于平时行为禁忌的一个解放。”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认为,大寒期间的“乱岁节”实为民间以不同的叙事寻找短暂的自由与解放,同时也为在农业生产闲暇时间从事家庭装修建设找到理由。
吉林松花江畔视觉中国资料图大寒没有小寒冷大寒和小寒是天生的“一对儿”。《授时通考》上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有记载:“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
大寒、小寒都是显示气温变化的节气名称。“虽然大寒之名似乎比小寒显得更冷,实际上此时自然界阳气进一步升发,已接近春天,所以往往大寒节气的气温要较小寒节气高一些,小寒反而更冷。”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说。
之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小寒后设立一个大寒,毕旭玲认为,这大约与中国人传统的否极泰来,周而复始的思想有关,在大寒之后回归到立春节气,刚好完成了一年的轮回。
从农事上说,大寒节气期间,全国各地农活依旧很少。北方地区老百姓多忙于积肥堆肥,为开春做准备,或者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南方地区仍要加强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而在岭南地区,大寒是集中消灭田鼠的重要时机,因为此时农作物已收割完毕,平时见不到的田鼠窝在光秃秃的田地里显露出来。
节气期间民俗节庆众多大寒至立春整个时间段,正值岁末年初,有许多重要的传统民俗和节庆,比如祭灶、腊祭、尾牙祭等等。
“俗语中的‘打牙祭’与大寒节气中的尾牙祭有关。”毕旭玲介绍,所谓“尾牙祭”,来自闽台地区独特的岁时习俗“做牙”。
每月初二、十六,商人们要举行祭拜土地神的仪式,每年第一次做牙在二月初二,称为“头牙”,最后一次在十二月十六,为“尾牙”。祭祀结束后的当天晚上,商人们要用祭神的鸡鸭鱼肉招待伙计、老客户等。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太阳历,农历是阴阳合历,所以并非每年的尾牙祭都在大寒节气,今年的尾牙祭不在大寒节气中,但正月初一在。”
大寒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习俗叫做“踩岁”。为了驱凶迎祥,在旧时,人们往往购买芝麻秸洒在地上,取“芝麻开花节节高”之意,让小朋友踩碎,谐音“踩岁”,寓意岁岁平安,象征一年更比一年好。有时不容易买到芝麻秸秆,也用花生壳、瓜子壳代替,一边踩一边念叨“岁岁平安”。
新年将至,除旧迎新今年大寒恰逢腊月二十九,再过一天就是除夕,正月初一也处于大寒节气中。“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对联。”为了迎接新年,家家户户都忙着净扫、装饰门庭,一来净化空间、美化环境,二来净化心灵、迎祥纳吉。春联、福字、窗花等与年节相关的喜庆装饰,也是近来家居装饰的“重头戏”。
诸多文献中不乏对新春装饰的记载,如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述:“(新春)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庭,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南宋周必大的《玉堂杂记》云:“除日,更春贴、柱联、门额,于堂轩楣枋贴福、禄、寿、一财二喜等字。”总之,人们充满着对美满生活的期冀来装饰家居门庭,焕然一新,迎祥纳吉,为新一年的气运走势祈福。
“在中国,老百姓朴素的信仰观念是‘万物有灵’,离地三尺皆有‘神灵’,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动物草木,和谐共存,天人合一,才是理想的生活状态。”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方云认为,春节是兼具“净化仪式”与“通过仪式”双重含义的节日,可以让我们与自然能量、四季更迭间建立起了关联。春节装饰不仅装点了节日气氛更加浓郁,美化家居的同时也丰富了精神与文化生活。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